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条文 > 行政法类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2〕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我司在总结部分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经验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简称《范例》,下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实际工作中参照执行。
《范例》电子版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www.stacm.gov.cn)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二○一二年三月七日
附件
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
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于1956年创建,经几代人50多年的不懈奋斗,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各类先进设备,集医、教、研为一体,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综合性科室。我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第一个中医眼科学博士点。我们拥有一支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团队。研制出了一批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专病专药。消渴目病国家“九五”“十五”攻关系列研究的重大进展,更奠定了我科国内消渴目病辨证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科广泛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灵活应用中药方剂、针灸疗法等,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眼病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网址:http://www.chineseeye.net
电话:(028)87783451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根据我科王明芳教授眼科血症四期辨证理论,将暴盲分为出血期、瘀血期、死血期与干血期。在治疗上:①出血期:止血为主,生蒲黄汤加减。同时可选用蒲黄止血口服液(医院制剂)口服。②瘀血期:活血化瘀为主,血府逐瘀汤为基础加减,同时可选用眼血康(医院制剂)口服。③死血与干血期:扶正散结为主,驻景丸为基础加减,选用补精益视片和海昆化瘀散结片(医院制剂)口服。该治疗方法对非缺血型暴盲疗效较佳。对缺血型暴盲患者,结合其它疗法,在临床上也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瞻昏渺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证、脾气虚弱证、阴虚火旺证。
在治疗上:①肝肾不足证:治法以补肾益精为主,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或驻景丸加减方加减;②脾气虚弱证:治法以健脾利湿为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③阴虚火旺证:治法以滋阴凉血化瘀为主,方以宁血汤加减。另外根据患者全身证候及舌像脉象,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并可结合针灸及中成药治疗。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数千年来治病防病的有效手段。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特色专科之一,针灸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从古到今都占有着独特的地位,值得挖掘和发展。自2002年我科组建针灸治疗组以来,不断探索实践,将针灸广泛运用于眼科各种疾患,总结出一定临床规律,几年来逐渐形成了我科的特色治疗,日益为患者所接受。
针灸不但治疗范围广泛而且疗效确切:①近年来我科研究发现针刺治疗目系疾病,90%以上患者对比敏感度增加,视野扩大,视力提高;②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白涩症,在改善眼干涩、眼红、视疲劳、异物感等患者主观症状及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方面有较好疗效;③耳穴压丸联合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等,疗效较明显;④中药离子导入仪将中频药物导入和中频按摩融为一体,具有疏通经络、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在眼底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可以促进眼底出血吸收,提高视功能。
中医耳穴压丸法
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耳穴压丸疗法是指选用大小合适、质地坚硬、圆润的药丸贴压于耳穴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无侵入性等特点,在临床运用广泛、效果良好,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症,如青少年近视等疗效显著,而且有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易于推广应用。
眼部熏洗
根据不同病情,使用不同中药熏洗方,例如干眼症方:生地15g、玄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当归15g、白芍15g、密蒙花15g。方法:将煎好的药液加热水2~3倍,倒入熏洗器中,熏蒸眼部,每次15~20分钟。熏洗结束后,擦净眼部蒸汽。若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角膜感觉差者,可适当远离熏蒸器。
足浴疗法
人体的足部有丰富的穴位,常用的的穴位有涌泉、照海、太溪、水泉、解溪、历兑、内庭、冲阳、三阴交、昆仑、至阴,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相应的脏腑相连。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达到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本科室通过足浴疗法,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眼部循环,可改善视网膜、视神经功能,并兼顾治疗伴随有全身疾病的眼科患者如消渴目病、消渴痹症等。
3.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案上漫铺龙树论,合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蓖试刮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据考,白居易四十多岁后即患眼疾。上面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蓖来刮除眼中的障翳。唐代的另外一些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也提到了金针拨障术。如杜甫的诗句“金蓖空刮眼,镜象未离铨。”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赠婆门僧人》中的:“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蓖术,如何为发蒙。”,这些都证明金针拨障术在唐代已流传了。
4. 门诊候诊区布置
门诊候诊区是患者等候诊疗的场所,美好温馨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患者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而且还可缓解患者等候过程中的焦急心情。装饰中应注重引用中国传统的装修风格来体现古朴典雅,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条件。可摆放绿色植物,悬挂中国书法和装裱的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等,使人们在诊病就医中感受到一种高雅优美的中医文化品位。
二、病区
(一)走廊
1.科室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始建于1994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眼科特色诊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治未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科研、医疗、教学综合能力在全国中医眼科领域处于先进水平。
我科运用眼科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统一的诊疗模式,开展了多个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同时拥有较强眼科手术人才梯队,先后收治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眼科已经发展成为中医特色鲜明、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服务优良,成效显著的科室。
我们秉承 “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将继续发扬“仁爱、和谐、敬业、自强”的精神,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奋起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眼科和视觉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人类的防盲治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消渴目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消渴目病根据其视力下降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病名:视力轻度下降或不明显,眼前黑影为主者,称之为云雾移睛;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模糊不清称之为视瞻昏渺;若起病急骤,视力骤降,则称之为暴盲或血灌瞳神。
据本病基本病机演变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的转化特点及瘀、痰等重要致病因素,中医临床证候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证型:早期为气阴两虚;中期为肝肾亏虚;晚期为阴阳两虚。
在治疗上:①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为主,方药以生脉散合生蒲黄汤加减;②肝肾亏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为主,方药以杞菊地黄丸加味;③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为主,方药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偏阴虚者选左归丸,偏阳虚者选右归丸。另外根据患者全身证候及舌像脉象,结合患者眼底出血表现,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并可结合针灸及中成药治疗。
3.中医眼科历史渊源
中医眼科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的名医扁鹊是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遂为耳目痹医”。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的病因病机、临床症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的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岐等30余种。《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明确了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将眼各部与相应脏的关系概括为骨、筋、血、气、肉“五体”。后世中医眼科学中关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五轮八廓学说、眼病的脏腑辨证等许多基础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千金要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起眼病的19种病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等81首内服药及外用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按摩疗法。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审视瑶函》为明末傅仁宇编著,又名《眼科大全》。该书共7卷,卷首列前贤医案24则、五轮八廓定位图、主病及歌诀、气功与五运六气等,其中“识病辨证详明金玉赋”首次系统全面总结了眼病辨证经验。
4. 养生保健
药膳
药膳不但可以协调全身,保护视力,起防病保健作用,而且因其味美可口,服食方便易被大众接受。适于家庭普及,制成药茶、药酒、汤饮、粥、膏、饼、糕、羹剂或菜肴等长期服食。此外按不同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选择药食,按“冬病夏治”等理论在眼科疾病将发之时有计划地选用药膳食疗可望阻止疾病发生和发展。
食养 多吃对视力有益的桂圆肉、山药、胡萝卜、菠菜、番薯、芋头、玉米、动物肝脏、牛肉、桑椹、红枣等食物,或者以红枣、人参、枸杞、菊花、罗汉果泡茶饮用,也可护眼。一般以为罗汉果适合声音沙哑、咽喉不适者,其实罗汉果对火气大而眼睛又不好的患者疗效也很显著。
水养 眼睛喜凉怕热,遇到心火、肝火过盛,就会长眼垢、发干、红肿、充血,经常用流动的凉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保护视力,增强眼睛对疾病的抵抗力。尤其对常患眼红、发干、视物不清等病的人,好处更为明显。茶水熏眼对保护眼睛、恢复视力也有较大的帮助。熏眼时用手捂住杯口,以防热气过快散失,如果茶水过热无法忍受可稍微放凉一些,但熏的时间一定要保证在10分钟左右,并要坚持做,每天至少熏一次。
动养 让眼球运动,使之得以锻炼。做法有:①做眼保健操;②两脚分开与肩宽,挺胸站立,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不停转动(头不动),先从右向左转10次,再从左向右转10次。休息10分钟之后再重复上述运动,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园内进行最好,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另外,有规律地运转眼球和平视远处的山峰、楼顶、塔尖、河流等景物,也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减轻眼睛的疲劳,改善视力。
5.病区环境布置(图略)
住院部病区是患者及探视者常经过的地方,环境的布置应体现中医特色,墙面装饰上以宣传中医眼科科普知识、养生保健常识等为主要内容;以古朴、典雅、舒适为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护士站(图略)
1. 中医护理理念
建立了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观念,开展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辨证施护。积极配合科室中医特色治疗的开展,培训开展中医基础护理操作,并开展有眼科良好适应症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包括耳穴压丸、水针、眼部熏洗等。
2.健康知识生活园地
中药熏洗治疗白涩病
使用中药干眼熏洗方:生地15g、玄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当归15g、白芍15g、密蒙花15g,方法:将煎好的药液加热水2~3倍,倒入熏洗器中,熏蒸眼部,每次15~20分钟。熏洗结束后,擦净眼部蒸汽。若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角膜感觉差者,可适当远离熏蒸器。
(三)病房
眼科床头特殊标示牌(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唐由之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认为“气血理论”与眼底病变密切相关,提出“气血理论”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认为“气血”失调是贯穿眼底病整个病程的基本矛盾,总结了眼底疑难杂症从“气血”论治的宝贵经验。以调和气血为主,提出“凉血散瘀、益气养血、行气通络、化痰明目”的治疗思路,提出了眼底病辨证以“气血理论”为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模式。唐由之名医工作室2007被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工作室项目建设单位,拥有60余平方米办公用房,配备了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人。
王明芳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王明芳教授率先在国内提出了眼科血症四期(分出血期、瘀血期、死血期、干血期)划分理论,并相继研制出针对眼科血症不同分期的4种专病专药。近10年来开展省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1项,先后获得省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主审、参编出版专著16部,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名。
四、专科特色标识(图略)
释义
1、图中的眼睛代表眼科,在图的上部,含义为把眼睛放在重要的位置看待。
2、图下部为一片叶子的变形体,中部是“中”的变形体寓意眼科要 “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3、把眼睛和叶子连接起来的是地球的形象,代表眼科医院要把中医眼科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江苏省中医院于1955年设置中医喉科,1972年设置中医耳鼻喉科,1989年设置耳鼻喉科病房。2007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建设验收。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药优势学科中医耳鼻喉科学继续教育基地”。作为硕、博士培养点,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耳鸣
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一部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常见症状。历代医家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形成了中医治疗耳鸣的独特优势。对于只有耳鸣而无其他不适的,以肾虚论治:根据舌的情况,如舌质胖,边有齿痕苔厚者或形体丰腴者,多可从痰浊论治;心烦失眠或舌体瘦小,舌尖红,多以心火论治。治疗上,考虑耳为清阳之窍的特点,可适当选用升阳通窍的药物如柴胡、葛根、升麻等,菖蒲、蝉衣、白芷有通窍功能,可以作为引经药使药物上达;兼有血瘀证者,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疗效。
鼻鼽(过敏性鼻炎)
常年性鼻鼽:常年性发病,具有连续性打喷嚏、流清鼻涕和鼻堵塞三个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发作时感觉鼻孔以及眼睛、喉咙发痒,也有出现鼻涕倒流入咽喉、头晕、头痛、甚至流泪、鼻梁酸痛等症状。
季节性鼻鼽:也称花粉症,季节性发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发病时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多数患者有鼻子发痒的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也有出现流泪、鼻梁酸痛、头晕、头痛、头皮发麻等症状。
本病肾为本,肺、脾为标,有先天所生,有后天所患。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气乘虚而入,邪正相搏,邪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频作;肾水侮土,脾不化津,气不摄液,则清涕涟涟;肾气虚弱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耗散于上,症状即迁延不断。本病多以肺脾肾论治,以益气固表,敛肺止嚏,温补肾气为主,佐以温通鼻窍、祛风散邪之药。
中药雾化喷喉疗法
用法:用医院制剂金喉雾化液超声雾化经口吸入,每日1~2次,每次10ml。功用:有活血消炎开音之功效。适应症:适用于各型急慢性咽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症。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用法:用丹参注射液作喉局部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功用:有活血消肿开音之功。适应症:急慢性咽喉炎、颈部胀痛不适等。
耳部针刺及中药穴位注射疗法
用法:耳部针刺取耳周穴为主,选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完骨等穴注入药液。并根据辨证属实证虚证不同,选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每次选用2~3个穴位,注入药液2毫升,隔天一次。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耳鸣、耳聋疾病。
耳穴压珠法
用法:以钢珠或王不留行籽对耳壳内特定穴位进行压力刺激,每天3~4次。
功用:疏经通络,行气通窍。适应症:用于鼻炎及耳鸣耳聋的治疗。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止血良药仙鹤草
传说有两秀才上京赶考,途中一人突发鼻衄,流血不止,同伴为其用尽一切紧急止血方法,均未奏效。正在束手无策之时,一只仙鹤从天上飞过,两人遂向仙鹤求救,仙鹤将口中衔着的小草丢下,流鼻血的秀才将其放入口中咀嚼,吞咽药汁,不多时鼻血止住了。为了纪念仙鹤的帮助,遂将此草药命名为仙鹤草。
仙鹤草又名龙牙草、脱力草、泻痢草,味辛涩,性微温,无毒,入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的作用。临床常用治内、外、妇科各类出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及痈肿等。因其药性平和,故寒热虚实多种证型均可配伍使用。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始建于1961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医耳鼻喉专科之一,经过何鸣教授、谭祖辉教授、薛宗义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专科现有门诊8个,病区3个,床位共60张,开设慢喉??(慢性喉炎)、鼻渊(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鼻咽癌等四个专科,配备听功能、喉功能、内窥镜检查室各1个。专科在建设中,始终强调“中医特色明显,内外结合”,目前主要的优势病种有慢喉??(慢性喉炎)、鼻渊(鼻窦炎)、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鼻咽癌等,开展耳周穴位注射与针灸、中药沐足、中药液鼻腔冲洗、中药雾化喷鼻喷喉、中药电离子导入等特色治疗20多项,拥有专科制剂22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深受患者欢迎。
网址:http://www.gdhtcm.com
联系电话:020-81887233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慢喉??(慢性喉炎)
慢喉??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疾病,易复发,病程长,可癌变,其治疗比较棘手。我科传承总结了传统的中医理论,结合干祖望等名中医的经验,基于临床实践,认为“痰瘀”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致??”的理论,指导慢喉??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于早期或较轻的患者,采用化痰祛瘀开音的方法辨证治疗,配合口服金喉片、金喉雾化剂喷喉、丹参喉电离子导入等综合治疗;而对于适宜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活血祛瘀,化痰开音的方法,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促进嗓音康复,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该研究已通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鼻渊(鼻窦炎)
鼻渊也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我们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专科的积累,提出“升清降浊法”治疗鼻渊。肺经风热型和胆腑郁热型建议以内服药为主,配合外治,如药物滴鼻、雾化喷鼻和鼻腔鼻窦的中药冲洗(灌洗),可明显缓解和消除症状。并发鼻息肉需要手术者,在围手术期的治疗中,中医综合治疗及多种特色治疗(超声波雾化喷鼻,中药冲洗灌鼻)丰富了鼻窦炎治疗手段,缩短了疗程,对防止其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3.中医耳鼻喉病历史渊源
早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耳鼻 咽喉疾病的记载。如疾耳(耳病)、疾自(鼻病)、疾口(口病)、疾言(言语音声疾病)、疾齿(牙齿疾病)、疾舌(舌病),贞旨自病(贞,意为占卜;旨,指意义、用意、含义;自,指鼻。贞旨自病的含义是,占卜的意义为患有鼻病)、贞病耳、贞疾口等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记载。
《黄帝内经》对耳鼻咽喉科从解剖、生理、病理及治疗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提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对耳鸣的病机,《内经》分别提出了阳盛气逆、脾胃虚弱、上气不足、气血瘀阻、阴精不足、髓海空虚、肝胆风火上扰等。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对某些耳鼻咽喉病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治疗咽喉病的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等。特别是对梅核气的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所创半夏厚朴汤至今仍在临床运用。
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对耳鸣、耳聋、喉痹、声??等疾病的辨证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书中的耳膜按摩法“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耳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
清代医家张宗良所著为较早的喉科专著,首次记载了喉枪的运用。
医家郑梅间所著《重楼玉?_》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首论咽喉的解剖、生理、及喉病的诊治要则,次论“喉风三十六症”,其中包括有咽、喉、口腔、中耳乳突的急性疾患等。每症详论证候,次述治疗。治疗多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以收标本兼治之效。其中所创之“养阴清肺汤”至今仍常用不衰。下卷专论喉科疾病的针灸治疗。对于针灸治疗咽喉科疾患的原则、取穴、手法等有着详细的论述,是针灸治疗咽喉疾病的专篇之作,对于针灸治疗咽喉口腔疾患贡献甚大。针灸、内服药、吹药、噙化综合应用,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4. 养生保健
(1)鸣天鼓防治耳鸣耳聋
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内功图说》
(2)健鼻通窍
双手鱼际互相摩擦发热后,按于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上下往返摩擦发热。或者,两中指于鼻梁两边上下摩擦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止,每天早晚各一次。
(3)饮食保健
《医学心语》保生四要曰:“食饮非宜,疾病蜂起。外邪乘此,缠绵靡已,浸淫经络,凝塞腠理,变症百端,不可胜纪”。因此,合理饮食,就宜避忌,不仅有益于强身防病,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合理饮食,应因人、因病、因证而宜。但饮食规律,勿饥勿饱,定时定量则是其共同的原则。在病证方面,实热证者,食宜寒凉、清润,忌辛辣炙?埂⒃锶戎?品;虚热证者,食宜甘润,忌辛热燥干之品;虚寒证者,食宜温热,忌生冷肥甘之品等。
(4)精神保健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葱槲蓿?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精神、情志因素的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思想修养,心胸开阔,乐观开朗,使七情调和,喜怒有节,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真正做到“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恬?葱槲蕖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则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护士站(图略)
耳鸣耳聋的养生保健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及咖啡、浓茶、烟酒等;可用丹参、川芎、田七等作为药膳(如田七煲鸡)或以丹参、田七磨成粉冲服等。
2.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爽,勿掏耳;洗头、沐浴时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内;若污水流入耳内应及时擦干。
3.不要滥用有耳毒性或肾损害的药物。
4.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做鼻部、耳部按摩、气功、太极拳等,暂停跳水等运动。
5.注意保暖,避风寒,防外感,避免雨淋、暴晒;积极治疗鼻部、眼部、耳部疾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避免工作过度紧张及情绪激动,不要熬夜。
6.避免到人群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环境噪音太大可佩戴隔音耳塞或耳罩,避免噪音刺激。
7.夜间耳鸣影响睡眠,临睡前嘱病人用热水或药水泡脚,或用手按摩两足底涌泉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药。睡前切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饮热牛奶。
8.如有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冒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鼻渊的饮食指导
鼻渊(鼻窦炎)患者宜进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奶、植物油、绿叶蔬菜及新鲜水果,忌高脂肪饮食,要戒烟,少饮酒,可饮淡茶。尽量少食或不食肥腻煎炸辛辣食物及豆类、花生、鹅、牛肉、竹笋等。
鼻渊刚做完手术时没有必要进食过多的补品和炖汤,一般可进食瘦肉汤、鸡汤等即可。术后2周可适当进食一些适合自己的药膳。可作为饮食治疗的药材和食物有:杏仁、紫苏、生姜、罗汉果、百合、黄芪、核桃、萝卜、鲜藕、菊花、川芎、青果、丝瓜藤、薄荷叶、苍耳子、辛夷花、白芷、荷叶、绿豆、陈皮、茯苓、淮山药、竹丝鸡、鱼肉、猪肉、排骨、羊肉等,上述药材和食物需按照个人体质及症状选用。
咽喉病的调护
1.保养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开朗、乐观。保持舒畅愉快的精神状态,往往能使精神活动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促进肝、肺和脾胃等脏腑功能得到自我恢复,其病自愈。
2.口腔清洁:对急性喉病患者,宜用金银花、生甘草蒸水,或淡盐水等洗患部,日数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还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等份蒸水,不时含漱,这不仅能清洁口腔,还有清热解毒之功。
3.劳逸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起居有常:顺应气候,春夏宜凉,冬天宜温,温凉适中,切不可因夏天防暑而过于贪凉;冬天防寒而过于贪暖而反致寒、暑之邪侵袭。环境宜清静、清洁,并要注意空气流通,保持新鲜空气。居处不宜潮湿。衣服要随气候的变化而及时增减,使之与气候相适应。
5.合理用药:临证治病,药不可不用,亦不可乱用。对证用药一要抓住时机及时治疗,二是辨证要准,药要对证。无论内治或外治,方药与病情应丝丝入扣,药随证转,祛邪务尽,护正恰到好处,使邪祛正安,病必痊愈。
说明: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可采用小册子、宣传单张等形式。
(三)病房(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
干祖望 主任医师、教授。干祖望教授长期潜心钻研中医耳鼻咽喉科,行医7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耳鼻喉疾病诊疗方法和学术思想。提出“查诊”的理论,认为在耳鼻咽喉科采集病情资料,除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外,还应该运用查诊,即引进现代医学的专科检查方法,同时用中医的观点进行分析、辨证。他提出了耳鼻咽喉科的“脾胃学说”,认为长期以来耳鼻咽喉科不重视运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是不对的。像慢喉??之类疾病,以前医生只知用养阴的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咽喉干燥,不知有些病人咽部干燥是由于脾气不足,津液不能上承而造成的,对于这些病人,用凉性的养阴药只会加重病情,必须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才有效。他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冲击疗法”、“泻离填坎法”,治疗鼻鼽的“脱敏汤”、“截敏汤”,治疗慢喉??的“健脾益气法”、“轻清轻养法”等,都被全国各地许多耳鼻咽喉科医师所采纳应用。
四、专科特色标识(图略)
释义:
1.徽号正中为美化的人体头面部:象征耳鼻喉专科。
2.四周围绕的是杏树叶子:象征繁荣向上,不断发展的中医事业。
3.上方是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中文名称,下方为耳鼻喉的英文缩写。
(由江苏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肿瘤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图略)
1.科室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于1987年成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肿瘤临床科室之一。目前肿瘤科由四个临床科室、一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室组成。科室学术队伍老中青结合,拥有周岱翰、陈锐深、林丽珠等全国知名教授。现共有病床144张,每年收治病人数达4千余人次,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肿瘤科立足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不断拓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中医肿瘤学特色优势,坚持多学科、个体化的治疗理念,注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视学术传承工作,不断总结老一辈专家的学术经验,注重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科研工作规范有序,严格质量控制,科技成绩硕果累累,通过自身的医疗、教学、科研成果与学术影响,促进了岭南地区和全国的中医肿瘤学术发展,肿瘤科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电话:36591336(门诊)、36591025(名医诊室)
网址链接 http://www.gztcm.com.cn/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肺癌
肺癌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肺癌的病因与正气内虚、烟毒内蕴、邪毒侵肺、痰湿聚肺、气血瘀阻密切相关。肺癌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肺癌的辨证需注重整体观念,辨证候虚实与辨邪正盛衰。治疗需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疗中注重健脾益气。中医治疗肺癌方法多样,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除应用汤剂治疗之外,还采用中药针剂静脉注射、丸剂、散剂内服、外敷膏药、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使用灵活方便。
预防保健方法主要是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戒烟,远离电离辐射等。平素宜心情开朗,起居有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袭肺。饮食调理讲究根据体质、症状等辨证施膳,平素宜饮食清淡,少吃粘腻、辛辣刺激之物。
3.经典论述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石瘕生于胞中……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肠覃者……如怀子之状……按之则坚”。 --《素问》
“内伤生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灵枢?百病始生》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63年,经过40余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重点学科,学术队伍老中青结合,并拥有多名国内知名的肿瘤专家,如朴炳奎、孙桂芝、林洪生等。年门诊量10余万人次,年出院2500余人,治疗手段包括中药内服外用、化疗、放疗、导管介入治疗、生物治疗及针灸治疗等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早期患者治愈率,尽可能减轻晚期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的目的。2011年,为满足患者需求,广安门医院新建南区肿瘤科,现拥有病床60张,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属于中医“?Y瘕”、“积聚”或“肝积”范畴。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
中医认为肝癌是因感受湿热毒邪迁延留滞、饮食内伤、七情郁结等所致肝脾失和,气血痰毒瘀结脉络,日久渐聚积成块停于胁腹而成,病机为以虚为本、本虚标实。辨证治疗以疏肝健脾益气为主,配合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疗效确切。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增生,减少肝硬化的作用,亦能间接减少肝癌发生的机率。对于早期肝癌,中医药配合手术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中医治疗肝癌方法多样,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除应用汤剂治疗之外,还采用中药针剂静脉注射、丸剂、散剂内服、中药介入栓塞治疗、外敷膏药、针灸等多种方法,使用灵活方便。
耳针(耳穴压豆)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消化道反应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化疗药物常 “敌我不分”,在杀伤大量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的正常细胞,而且往往会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消化道反应。此时可以选用耳针(耳穴压豆),通过刺激脾、胃、食道、交感、大肠、肾上腺等耳穴来减轻其副作用,双耳交替使用,一疗程5~7天,简单方便、疗效确切,且费用不高,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耐受性较好,临床操作性较强。
中药外洗减轻患者“手足综合征”等皮肤反应
手足综合症(HFSR)是指患者使用卡培他滨、厄罗替尼、舒尼替尼等抗肿瘤药物时,出现手掌-足底感觉迟钝或肢端红斑,是一种皮肤毒性的表现,主要发生于受压区域。HFSR的特征表现为麻木、无痛感、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针刺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甚至停药,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这些症状主要是热毒蕴结、脉络不通所导致的。临床发现这类“药毒”经过辨证分型后,使用不同的中药配方煎水外洗治疗,不仅可达到修复皮肤损害的目的,而且不会降低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抗肿瘤的作用,可增强患者的信心。
加味双柏散(本院经验方)外敷治疗癌性疼痛
肿瘤患者常伴有疼痛,部分患者非常痛苦,生活质量低下。外用药物敷于体表,可透过皮毛腠理,内达脏腑经络,调整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祛除病邪。癌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未发生溃疡者可选加味双柏散(本院经验方,含侧柏叶、大黄、黄柏、泽兰等),加水及蜜糖调煮至稠糊状,摊成厚度约0.5cm的药膏外敷,或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2次。加味双柏散外敷病患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便实惠,且不加重患者胃肠负担,患者耐受性较好。
针刺治疗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由多种原因引起,是一种慢性疼痛,但患者往往兼有暴发性疼痛,发作时间缺乏一定的规律,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却又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癌痛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在其发病过程中,既存在病理性改变,又存在心理因素;既有“不通则痛”,又有“不荣则痛”。因此,临床应用上述法则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辨证,综合分析,合理配伍,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以发挥更好的疗效。在WHO三阶梯止痛的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辨证选择合谷、足三里、行间、太冲等穴位,通过针刺穴位使经气流通,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穴位敷贴治疗肺癌
肺为娇脏,主气,喜润恶燥。肺癌发病过程中常见脾失健运,痰瘀阻肺,肺失宣降,痰凝气滞血瘀;或燥邪灼肺,肺热阴亏,久病及肾,肾水亏损,耗气伤阴。穴位贴敷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传统特色,具有独到优势。该疗法不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又可避免众多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具有药物的可撤性、用药次数少等优点。肺癌患者选用肺俞、膈俞、胆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穴位敷贴,具有舒经活络、消积散结等作用,疗效较佳。
直肠滴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大肠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传导变化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也与肺的肃降及肾的气化密切相关。初期因湿蕴热、因湿致瘀,中期病久,脾胃气虚日渐严重,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久病及肾,甚则脾肾阳虚或气血阴阳俱虚。大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或大肠癌表现为湿热内阻者;或大肠癌晚期出现肠梗阻、便血、贫血等多种并发症者;这几类患者往往腹胀难忍,药食难下,可使用解毒得生煎(周岱翰经验方)肛管滴注,药用:生大黄20g,黄柏15g,山桅子1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红花15g,苦参20g。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有腹痛、脓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栀为山栀炭,加罂粟壳15g,五倍子15g以收敛止血;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徐长卿30g,芒硝15g以清热利水。直肠滴注除了能起到润肠通便、止痛消肿、收敛止血等作用外,部分抗癌药也可以通过大肠吸收后直达病灶,起到抗癌作用。
3.中医肿瘤历史渊源
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商时代,古人对肿瘤就有所发现。殷墟甲骨文上已经有“瘤”的病名记载。该字由“疒”和“留”共同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认识。这是中医最早记载肿瘤的文献。
中医学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昔瘤”、“肠覃”、“石瘕”、“?Y瘕”、“膈中”、“下膈”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的症状类似,如“噎膈不通,饮食不下”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食管、贲门肿瘤所造成的梗阻症状。“石瘕生于胞中,……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这些记载的症状与女子子宫内肿瘤相似。“肠覃者……如怀子之状……按之则坚”,与腹腔内某些肿瘤相似。这些论述为中医治疗肿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难经》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对某些肿瘤的临床表现也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还提出了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预后判断。
东汉的张仲景对肿瘤与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中指出:“妇人之病……令阴掣痛……或引腰脊……膝胫烦疼……久则羸瘦……三十六病,千变万端”。上述有关妇人下腹疼痛的描述,与现今临床上由恶性肿瘤在盆腔内产生了广泛转移与浸润而引起的腰部和下肢酸痛的临床症状相似,特别是“久病羸瘦”,很符合恶性肿瘤晚期所引起的恶病质的情况。
朱丹溪提出了“痰”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提出了“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中有结核者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在治疗上有痰则治痰,但治痰必求其本也,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其治本也。”并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朱丹溪提倡治痰以治病,但反对过用峻利药。朱丹溪以二陈汤为治疗痰邪的基本方,他认为“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并且根据痰的不同性质和部位加用不同的药物,对后世医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明代张景岳著《景岳全书》中提出:“瘤……即大,最畏其破,非成脓者,必不可开,开则牵连诸经,漏竭血气,最难收拾,无一可治”。他在其著作中还提出:“反胃者,食犹能入,入而反出……以阳虚不能化也,可温可补,其治犹易……益火之源,以助化功。噎膈者,隔塞不通,食不得下……治有两难。”明确地将噎膈与反胃在症状、病机和治则、治法上区别开来。到了清代,张璐著《张氏医通》则依据噎膈的症状,按寒热虚实辨证,用药上除了辨证用药外,药物主要多用果汁、蔬菜汁、药汁等,并将药物制成膏剂。这种方法符合了噎膈以阴虚内热为多见,需要多用果汁、蔬菜汁、药汁等多汁的食物或药物滋润,以“补阴助阳”,并且在噎膈造成“食不得下”时,果汁、蔬菜汁、药汁等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并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 养生保健
(1)“治未病” 防肿瘤
我国中医药学对疾病的防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素问》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明确提出了中医药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长期的保健防病过程中,中医形成了以“治未病”和“三因制宜”为核心内容的防治疾病的学术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可为世人所借鉴。中医防治肿瘤应发挥以上学术特色,确立和制定各种防瘤保健措施的指导思想。“上工治未病”,中医从整体思想出发,将肿瘤发生、发展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将防治肿瘤的学术思想贯穿于肿瘤治疗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无瘤先防”、“已病防变”、“既瘤防进”、“瘥后防复”、“三因制宜防治肿瘤”等方面的内容。
(2)恶性肿瘤放疗的中医药调养
放疗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多用于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在获得疗效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较多,如放疗后的患者可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局部皮肤糜烂、破溃、口腔红肿干燥、分泌物减少等。中医认为,放疗为热毒侵犯机体,导致机体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功能失调;机体阴液亏耗,则易燥热内生。放疗后的病人,阴亏热结等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而对于放疗后的肿瘤患者,运用中医中药调治,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放疗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认为,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放疗后多表现为气阴亏虚、热毒内阻,中药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沙参、玉竹、知母、太子参、西洋参、川贝母、麦冬、生地、淮山药、女贞子、白茅根、石斛、枸杞子等,常用的方剂如生脉散、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玉女煎、一贯煎、知柏地黄汤等。
(3)恶性肿瘤化疗的中医药调养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化学药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但是化学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会给机体带来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心、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此时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口服、静脉注射、外洗、外敷、灌肠)、针灸、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药着眼于促进人体正气的恢复和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和扩散,全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患者能够很好耐受化疗,顺利地完成疗程,全方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化疗与中医药携手,取长补短,控制肿瘤及扶助自身正气相结合,减少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患者可以走得更远。
(4)中医药结合微创治疗疗效好
经血管介入、射频消融、超声聚焦刀等微创(无创)技术治疗肝癌、肺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受到临床推广,但同样存在着术后容易复发、相关脏器功能受损等缺点。中医药的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治疗方面重视扶正固本,调节患者的阴阳、脏腑平衡。本科运用中医中药辨病加辨证治疗,结合经血管介入、射频消融、超声聚焦刀等新技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既发挥了介入、射频、超声聚焦刀局部治疗的优势,又发挥了中医药全身治疗的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肝功能,改善症状,达到全身与局部、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二)护士站(图略)
采用木制花格做隔断装饰四周,台面上可摆放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背景墙以土黄色(象征中药)壁画为背景,周围可用花梨木木雕网格布置,如有玻璃背景则可以在玻璃板上喷上如意祥云,象征健康如意,富有中医药特色;在上顶回廊阁可以用中医药名言或者科室标语、院训或者图画编撰回绕,显得大方,富有古典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护理
保留灌肠(直肠滴注)
保留灌肠(直肠滴注)是以少量液体(50~100毫升)和药物混合,注入肛门较深部位(直肠或乙状结肠),保留10~15分钟以上。此种方法适用于便秘病人以软化粪便。对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人,也可采用保留灌肠方法,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促进结肠粘膜炎症消散、收敛,对高热、惊厥、抽搐或躁动病人,灌入冰盐水或镇静药(常用水合氯醛),可以降温、镇静。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化疗护理
根据病人的需求讲解肿瘤及化疗方面的有关知识,引导病人表达其忧虑及疑问,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放化疗时,头发和头皮需要特别护理:①洗头时应使用含蛋白质的软性洗发剂,更要养护头发。②使用软的梳子。③剪短发:短发使你的头发看上去要浓密一点,即使脱发也易处理。④经常按摩头皮,促进毛发生长。⑤营养不良者头发会稀疏无光泽,患者可多吃芝麻、首乌、蔬菜来增加营养。⑥使用防晒油,戴帽子、围巾或假发来保护头发防止太阳照射。
(三)医生办公室(图略)
以字画为载体,推崇医德,传播理念
(四)患者病房(图略)
科室应该根据病区实际情况,利用
墙壁等空间进行挂图、文字,宣传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知识,让患者看到中医药的优势,增强治疗的信心,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提高一般民众防治肿瘤的意识。为患者布置一个富有中医特色的、怡人的住院环境,使患者一走进病区就能感觉到浓厚的中医特色氛围。病房墙壁上可挂中药挂图,或者中医小故事,简单美观,大方典雅,显得生机勃发,例如蒲公英、荷花、银杏叶、路路通、蛇舌草、徐长卿等(并附上简单说明)。
三、名中医介绍
朴炳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1959年10月起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肿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研制出国家三类新药“益肺清化膏(颗粒)”。培育了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及临床进修医师。先后主持并参与国家“六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及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技成果进步奖。
陈锐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对中医治疗肿瘤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肺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有较深造诣,擅长运用岭南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参加主持研制的《中成药鹤蟾片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全国医药卫生(部级)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多年来坚持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已培养境内外2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指导的研究生积极主动,临床和科研能力强,培养的两名研究生曾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一等奖。陈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病人至上,服务第一,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周岱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编《常用抗肿瘤中草药》、《肿瘤治验集要》、《中医防治癌瘤荟萃》等多部专著,并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老年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于1980年由陈可冀院士创建,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本中心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清宫医案研究室、诊疗中心、门诊、实验室和检测室中心占地面积约3000?O,已建成包括老年病门诊、老年病医疗中心、老年病基础实验室、老年病检测室、清宫医案和老年病研究室五个机构在内的,集医、科、教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室。是国家老年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是北京市中医特色老年病诊疗中心,是北京市携手网络共建老年病专业的组长单位。
老年科全体医务人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网址:http://www.xyhospital.com
联系电话:010-62835337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骨痿(骨质疏松症)
骨痿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我科有一整套骨痿诊断、治疗、护理体系。通过中医辨证,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补肾温阳,健脾益气,补肾健脾活血的方法,能较快缓解腰背疼痛、腿抽筋、多汗、周身乏力、不能持重、行动困难等躯体症状,并能提高骨密度。
研制了适合老年人的个体化的系列医院制剂,其中劲骨坚颗粒1号,适合于老年肾虚患者;劲骨坚2号适合于老年脾肾两虚患者;筋骨坚3号适合于脾肾两虚兼血瘀患者。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骨痛、肾虚脾虚和血瘀症状,增强体力,增加骨密度值,并提高激素水平。
颤证
颤证中医亦称“振掉”、“颤振”、“震颤”,包含了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我科认为颤证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颤证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热互阻、肝风内动所致,治疗以滋阴熄风、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将中药内服外用、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中医各种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根据老年颤证患者肌强直、行走困难、翻身困难、写字过小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病证特点,开展了熏洗治疗的中医专科特色技术,在辨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洗外敷,能有效缓解患者高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减少医疗费用。
网址:http://www.sdzydfy.com/web/index.asp
联系电话:0531-6861-7946
老年眩晕(老年高血压)
我科50余年来几代人致力于眩晕的临床实践,认为老年眩晕虚证居多,多责于肾,肾虚乃其基本病机,施治重在益肾。肝肾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即可产生眩晕、头痛为主症的眩晕病,进而导致全身阴阳气血的调节紊乱,是导致老年多病久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们在眩晕病肝实肾虚病机基础上提出“肾气亏虚,血脉不和”是老年眩晕的重要发病机制,认为“补肾和脉”为治疗老年人眩晕病之大法,研发了中药医院制剂“补肾和脉颗粒”,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本专业医学小故事
《名医类案?中风》中“中风”的医案
“许胤宗治王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而脉沉。事急矣,非大补不可也,若用有形之汤药,缓不及事。乃以防风、黄芪煎汤数斛,置于床下,汤气熏蒸,满室如雾,使口鼻俱受之,其夕便得语。此非智者通神之法不能回也。盖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地主浊,故口受有形而兼乎无形也。”案中讲述了王太后得了中风病,不能讲话,此时不能服用汤药,许胤宗便用熏蒸法,使汤液之气满布室内,通过口鼻及全身毛窍,使经脉气血得以畅行,口窍开而能言。
二、病区
(一)走廊
1.科室介绍
参照门诊科室介绍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中风病
中风病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统称。我科针对老年中风病(缺血性卒中)的各种特点,提出分期分证、综合治疗、各有侧重的临床治疗思路。分期分证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长,综合治疗以应对老年中风病多病一体、虚实夹杂、以虚为主、以虚为本的临床特点。急性期重在降低死亡率、改善功能,病情稳定后,重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积极预防复发。在研究古方的基础上研发制造了全天麻胶囊、三七通舒胶囊、芪龙胶囊等中成药。突出中医外治法在中风病功能恢复降残方面的作用,外治疗法主要包括:外洗Ⅰ号方,治疗中风病弛缓性瘫痪,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外洗Ⅱ号方,治疗中风病痉挛性瘫痪,出现肢体拘急挛缩,屈伸不利;开音膏敷双侧人迎穴,治疗中风病所致语言謇涩、吞咽呛咳。
3.中医中风病历史渊源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黄帝内经》首论风邪可以直接侵袭人体,发为中风。《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中风发病的内因,《内经》明确指出与体质、饮食、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之致使脏腑失和、气血失调而发中风病。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内发为本病。
唐宋时期,医家多持“内虚邪中”的观点。唐?孙思邈认为,“邪客半身入深,真气去则偏枯。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宋?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内虚邪中的观点:“真气先虚,营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可见,唐宋时期医家多认为风邪外袭虽是引发中风的直接原因,但脏腑失和导致的营卫不足、气血亏虚是其内在基础。
金元时期,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各出新解。刘完素认为中风是肾水不足,心火暴甚使然,“五志过极”郁而化火,发生中风。李东垣则专于气虚,明确指出中风因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至元代,朱丹溪则提出痰邪为患,《丹溪心法?论中风》篇有云:“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后有论者,多不出此三家范围。
自金元起,虽然医家多从内风立论,但并未完全摒弃“外风说”。明初王履首先将真中、类中区分,在《医经溯洄集》中认为“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清?叶天士明确提出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并且进一步阐明其病机的关键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清?王清任则专门阐述了气虚与血瘀在病理上的相互联系,把气虚视为导致血瘀的重要原因,其所创制的补阳还五汤也成为后世常用的名方。近代三张(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所致。
4. 养生保健
介绍不同体质的“治未病”养生
阳虚质的“治未病”养生
饮食调养:平时可多食韭菜、生姜、辣椒、芫荽、葱、蒜、芥末、花椒、胡椒、牛肉、羊肉、狗肉、鳝鱼等甘温益气之品。少食黄瓜、藕、荸荠、莴苣、梨、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生活起居: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居室以向阳为佳。秋冬要注意保暖,夏季可在自然环境下适当纳凉,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中。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等部位的防寒保暖。可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并防止过多出汗。
运动养生: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广播操等。夏天不宜过分剧烈地运动,冬季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情志调摄:多与人交谈、沟通。对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及时消除情绪中的消极因素。平时可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
血瘀质的“治未病”养生
饮食调养: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桔、橙、柚、桃、梨、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理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甘厚味之品。
生活起居:作息时间宜有规律,可早睡早起,保持足够的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
运动养生: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血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情志调摄: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防止郁闷不乐而致气机不畅,可多听一些抒情柔缓的音乐来调节情绪。
(二)护士站
中医特色护理
眩晕外治疗法-中药足浴
处方:夏枯草30g、钩藤20g、桑叶15g、菊花20g。方法:将煎好的药倒入木盆中,温度40~50℃左右,赤足泡药中,浸过踝部,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30分钟,每日2次,10~15天为1个疗程。功效:清肝降压。有皮损者及疮疡脓肿早期患者禁用。
护理科普知识及展板(图略)
夏季茶疗降血压
夏季天气炎热,眩晕患者除应坚持药物治疗外,也可适当饮用既能解暑又能降压并且清凉可口的饮料。
荷叶茶:荷叶的浸剂和煎剂清热解暑,升清降浊,降血压。用鲜荷叶洗净切碎,水煎放凉后可代茶饮用。
莲心茶:莲心即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极苦。用莲心12g,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除能降血压外,还能清热、安神。
菊花茶:用3g左右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泡茶饮用;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适合眩晕患者常饮。
决明子茶:决明子5~10g泡水代茶饮,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
介绍老年人冬季常用养生食疗方
胡萝卜炖牛肉
原料:牛肉400g、胡萝卜200g、生姜,葱、八角、花椒、老抽、料酒、盐、食用油
制作方法: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牛肉切小块汆水,捞出。锅内放入食用油,烧至六成热下入八角花椒葱姜出味,下牛肉煸炒至肉白,放胡萝卜、料酒、老抽小火煨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保健养生功效:胡萝卜性味甘平,壮肾阳,除寒湿,健脾化滞。
当归红枣炖羊肉
原料:羊肉500g、当归10g、红枣10个、生姜20g、料酒、精盐
制作方法:羊肉切小块,放入冷水锅里。大火加热,将血沫打去,肉捞出洗干净,红枣去核,姜切片。把羊肉、当归、红枣、生姜、料酒放入砂锅里加清水置于火上烧开,转小火炖两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保健养生功效: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红枣健脾和胃、益气生津,羊肉益气、补虚、温中。此汤补温逐寒,养血通脉,是冬季养生的佳品。
(三)病房(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周文泉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老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先后对肾病、心血管病、清代宫廷医学、老年医学及养生康复医学进行了研究,有着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丁书文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丁老从医40年,德高才广,医术精湛,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研究几乎涵盖全部心血管系统疾病,在中医心系疾病的诊疗方面形成了个人独到的见解。他从现代人的体质学说入手,创立了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开清热解毒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先河。丁老近20年,在临床中运用清热解毒治法,对眩晕病、胸痹心痛、心悸、心瘅等进行系统科学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心系疾病中的热毒学说进行系统深入的临床及实验验证。在辨证施治原则下,研究心系疾病中热毒形成的病因病机特点、证侯特征及防治的有效方药,深化、发展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成为指导心系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以展柜形式介绍专科学术成就(图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推拿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岳阳医院推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推拿重点专科、重点学科、上海市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针灸推拿重点学科和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设有我国最早的中医推拿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推拿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推拿科是上海传统推拿流派的汇聚地,治疗的病种以儿科、骨伤科和部分内、妇、五官科疾病为主,开放床位54张。推拿科在推拿手法和功法研究、推拿镇痛研究、临床手法治疗机理研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房敏、严隽陶、沈国权等为主的团队所进行的“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是以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推拿手法通过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而对机体产生影响,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推拿科一直致力于腰痛病的非手术治疗和临床研究,在非手术综合治疗脊柱病的技术、疗效上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治疗中按照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进行分期论治,使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脊柱微调手法和中药热敷方法(中药热奄包治疗),配合中医诊疗设备--三维牵引床,借鉴“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等适宜技术,选用菟萸益肾煎膏等医院制剂,辅以现代康复技术,能较快地缓解疼痛,改善直腿抬高角度和弯腰幅度,疗效满意。
腹部推拿疗法
腹部推拿疗法是以中医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将腹部诊察与治疗相结合而成的中医外治法。“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腹部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腹部经脉,行中焦之气,联通胃经、脾经、肾经、胆经、肝经和任脉,通和上下,分理阴阳,适用于各种脏腑相关疾病。
经穴推拿疗法
经穴推拿疗法是根据“经络-内脏相关”的理论,用手指点按体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经络气血失常,外邪可内传脏腑而致病;而脏腑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根据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并依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促进经络功能及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使百脉流通、五脏安和。本疗法主要适用于胃脘痛、腹痛等病症及心悸、晕厥、胸闷、喘息、呕吐等常见病症。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扁鹊救治虢太子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虢(guo)君…出见扁鹊於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於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史记所说的是流传较广的扁鹊救治虢太子的故事。扁鹊在治疗虢太子时,不仅使用了针灸、汤药、热敷、运动疗法,还使用了推拿按摩的方法。因此,扁鹊是史料记载中最早使用推拿按摩方法的医家,也表明推拿按摩这一方法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
4.传统治疗室(图略)
传统治疗室以“弘扬中医文化,服务民众健康”为己任,以“崇尚健康,关注保健”为理念,针对当代人的疾病发生情况,开展了艾灸、温针灸、雷火灸、拔罐、刮痧、放血等一系列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的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广泛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二、病区
(一)病区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成立于197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现有医护人员48人,其中长春市名中医3人,高级以上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4人。我科运用腹部推拿法干预治疗消渴病、高脂血症、痛风、肥胖症、不寐等病症,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小儿遗尿、小儿斜颈、小儿食积腹痛等,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根据国医大师任继学的经验方“舒筋活络胶囊”,研发了中药熏药的新技术,专门治疗气滞血瘀型、寒湿型项痹病、腰痛病、肩凝症、痛经等。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参照门诊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3.中医推拿历史渊源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F,故导引按?F者,亦从中央出也。”导引即气功;按?F即按摩,不仅说明气功、按摩中原地带应用较多,也说明气功、按摩最早就是针对气血不畅、筋骨不利的治疗方法。
晋?葛洪在《肘后方》记载了指针疗法抢救昏迷不醒的病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痛积,颠簸疗法治疗小儿腹痛等,并首次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推拿手法整复。
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明确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正骨八法,提出了手法操作要领,对骨折、脱位具有诊治意义,与现代康复理论接近。
4.养生保健
易筋经
基于易筋经功法中“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传统学术观点与锻炼方法,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开展了易筋经功法和推拿手法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推拿功法可以有效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以“调身”、“调息”、“调心”为主要锻炼方式的静力推拿功法训练能够提高人体极量运动时的心肺功能代谢水平,能改善心功能和心血管功能。2005年该课题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鉴定。
韦驮献杵第一式: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双臂抬起,环手当胸。韦驮献杵第二式:掌托天门,足跟提起,足尖着地,两手托天。韦驮献杵第三式:横担降魔杵,两臂一字平开,两手向前合掌,翻转向后,合十两掌翻转,指尖向前,两臂伸直,分作两边,双臂缓缓落下。
八段锦
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V《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现在流行的是晚清时所传的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养生保健名言(图略)
(二)护士站(图略)
介绍本科室中医特色护理
腰痛病的护理与保养
(1)腰痛时宜卧硬板床休息,坚实的弹簧床垫也可以用。
(2)腰围保护。腰围要达到一定的宽度,内部有弧形坚韧的钢板或厚塑料板支撑,透气性好。但腰围不宜长期使用。
(3)注意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扫地、擦地板、洗碗、刷牙或在浴缸里洗衣服,不宜久坐沙发、矮凳。从地上或低处拾拿物品时,应先下蹲,拿住物品后,将物品尽量靠近身体,再慢慢站起;不宜靠在床头(半躺半坐的姿势)看书或看电视。起床时(以右侧为例),应先向右侧卧,将屈曲的双腿移到床下,用右手肘部和左手手掌支撑用力,慢慢坐起。不宜久行、久立或久坐,不宜长途驾驶。
(4)腰部保暖,尤其在夏季,不宜洗冷水澡、用竹席、空调过冷及赤脚。保持大便通畅。腰部肌肉锻炼。
(5)如果经过推拿、牵引、针灸、药物等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症状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应及时来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三)患者病房(图略)
设置中药图片、手法图片、名医名言、医学小故事、风光摄影等。
三、名老中医工作室
严隽陶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为推拿界老前辈王纪松、丁季峰主任医师的入室子弟,深得一指禅推拿和扌衮法推拿学术流派真传,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和颈肩腰腿痛,在临床创新性地开展了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结合治疗中风病、腰痛病、项痹病等疾病,建立康复推拿亚学科,倡导成立中医康复为主的卒中单元、脊柱病单元;突出经筋理论在脊柱病上的应用,提出“柔舒筋、刚致强”的手法治则,指导临床的镇痛治疗。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创了推拿功法研究、发展了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标准化研究。
四、专科特色标识(图略)
释义:1.甲骨文“医”字的变形体。2.显示出一只手在一位卧床病人的腹部治疗的图像,着重体现推拿手法是最早使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释义:本标识整体形状为圆形,太极图代表中医学,形状为圆,类似地球,同时代表了在地球上居住的人类;手形代表推拿,即以手拯救人类。(另一方面以太极图代
表人体的阴阳平衡,也表示推拿疗法是通过双手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以绿色调为主,表示中医推拿的特点,以人疗人,无毒副作用,属于绿色疗法。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神志病科成立于1990年,由著名中医心理专家汪卫东教授等创建,运用中医理论和心身调控技术,从事神志病(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睡眠医学)临床治疗、科学研究与培训任务,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科室。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和中医特色、又适合中国人心理疾病特点的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逐渐建立了中医系统心理疗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包括个体心理治疗中的中医传统心理疗法、中医现代心理疗法、中医心身调节技术、各种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和团体心理治疗中的气功俱乐部、养生俱乐部和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团体养生运动。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中的中医现代心理疗法,入静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系列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神志病科全体医务人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网址:http:// www.tcmit.org.cn;http://www.sleeping.com
联系电话:010-88001178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郁证
郁证属中医学神志病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郁证包括:抑郁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等疾病,狭义郁证则仅指现代医学之“抑郁症”。现在讲的是狭义的“郁证”。郁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郁证的治疗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治疗的分期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中成药、针灸、中医情志治疗、穴位刺激调控法等多种治疗措施。其中疏肝理气、补益心脾、行气化痰、养心宁神定志、补肾益精、醒脾解郁等治法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经多个临床研究证实,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缩短疗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依从性。
气功催眠疗法
气功催眠疗法将中国传统气功疗法与现代催眠心理疗法结合起来,通过各种诱导使人进入“类睡眠”的心理生理状态,以调节人的大脑皮层功能,改变认知,调节情绪,最终优化和促进人的心理、行为和机体的生理机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适应症广泛,主要治疗不寐、抑郁焦虑等疾病,为许多患者解除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独具特色。
汪卫东教授正在做气功催眠、心理治疗中医特色多功能催眠治疗仪(图略)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朱丹溪的《名医类案》中记载,一女出嫁后不久,因丈夫在外经商两年未归,因此不吃饭,整日卧床不起,困倦,傻呆呆的,也没有其他的疾病缠身,并且喜欢靠着床的里面一边睡,朱丹溪来给她诊治,脉弦,出寸口,诊断此为相思导致气结,单独药物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有事情让她高兴起来才能缓解病情。不然的话,让她愤怒也可以,因为中医讲脾主思,思虑过度则脾气结聚,运化无力而没有食欲,愤怒属肝脏主之,肝在五行属木,脾属土,五行中木克土,因此愤怒能破开结聚的脾气,令气升发运行,则能食。因此想办法激怒她,让她大哭一场,到了傍晚再安慰她,并服下一剂汤药,马上开始想吃饭。朱丹溪认为虽然结聚的气已破开,但是必须又能够使她高兴起来,否则还会再复发,就令他人骗此女其丈夫来了家书说过几天就要回家,后来果然她丈夫3个月后回来了,她的病也痊愈了。朱丹溪的治疗经验可得出精神治疗及其重要,医者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有助于提高疗效。
枣仁远志汤的来历
古时候,某地有一秀才,娶了药铺主之女为妻,其妻颇通药理。一年仲夏,秀才将赴省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行前其妻将一节浅棕黄色的圆木交给他道:“相公,你带上此木,能保身体健康,考场不惊,一举夺魁的。”秀才不解其意,笑着打趣道:“难道叫我恐吓考官不成?”妻子解释道:“不是,相公此次赶考,千里迢迢,天气酷热,日间赶路,夜来读书,加之蚊叮虫咬,岂不有害健康?此木名‘大胆’,内服有安神补益、强壮之功效,可治心悸、不寐、健忘等症;外用又可治一切痈疽、肿毒、疔疮诸疾,难道不是可保相公一路安康吗?考前服之,镇静安神,临场不惊,尽情发挥,文艺、书法俱佳,能不夺魁?”秀才听了,茅塞顿开,连连点头称是,依妻子之言,果然考中第一名解元。秀才中举之后,深感此木神效,然厌其名庸俗。既然能益智强身,何不更名“远志”?跟老丈人说之。丈人点头称妙还加上一味平和、镇静、安神的良药“枣仁”,组成“枣仁远志汤”,并以女婿做活广告,生意格外兴隆。
二、病区
(一)走廊
1.科室介绍
参照门诊科室介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治疗:
不寐
不寐是指长时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
目前国内外治疗不寐(失眠症)仍沿用传统镇静安眠药,治疗手段单一,不良反应比较多,常见有成瘾性、依赖性、戒断性反应、呼吸抑制等。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和过度嗜睡均可导致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和操作性事故,成为严重社会问题。中医治疗不寐,手段多样,方法灵活,不良反应少,可以减少镇静催眠类西药的耐药性和依赖性,临床疗效好。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刺治疗、推拿治疗、中医心理治疗、暗示催眠治疗、医学气功疗法、穴位刺激调控法。
强迫症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中医称“意疗”,它往往能收到比药物治疗强迫症更好的效果。可采用情志相胜疗法,就是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调节因某种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怒伤肝,悲胜怒”的论述。此外,可采用移精变气法,又称祝由,《素问?移精变气论》有“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祝说发病缘由,转移患者的精神,而达到调整病人气机,治愈疾病的方法。
3.中医情志病历史渊源
《黄帝内经》可谓是最早涉及心理学内容的中医学著作,其中涉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思想内容的达192篇。《黄帝内经》对中医心理学理论的论述涉猎面广而细致,对心理因素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情志与发病的关系及心理学在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精深的宝贵总结,奠定了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在宋代,中医“七情学说”达到了成熟与定型的阶段。南宋的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汲取了张仲景等前辈医家关于病因病机学说的精髓,将致病因素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中的内因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对中医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是个重要贡献。“七情”过激可以破坏脏腑正常的升降气化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4. 养生保健
不寐的食疗
(1)心脾两虚证: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常伴有心悸、健忘、倦怠、面色少华, 舌质淡, 脉细弱。
食疗:桂圆肉20~30g , 粳米50~100g , 红枣5~10枚, 山药50g, 熬粥晚餐食用。偏气虚者, 猪心一个切开, 装入党参、黄芪、当归各20g煮熟, 去药渣食猪心;偏阴虚者,乌龟肉250g , 百合50g , 红枣5~10 枚(去核)共煮, 吃肉喝汤。
(2)阴虚火旺证:症见开始入睡并不困难, 但睡后易醒, 醒后即难入睡, 伴五心烦热、心悸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 脉细数。
食疗:百合50g ,核桃仁50g ,莲子50g ,小米100g加水适量, 熬粥, 常食用, 或以莲心3~5g开水冲泡代茶睡前饮用。
(3)痰热内扰证:症见患者身困倦怠,常睡不深熟,似睡非睡,时睡时醒,伴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 脉滑数。
食疗:山楂、麦芽、葵花子各30~50g ,小米100g熬粥食用。
(4)肝郁化火证:症见烦躁不寐, 急躁易怒, 难以入睡, 即使入睡, 多梦易惊, 或胸肋胀满、善叹息、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
食疗:多食瓜果、蔬菜及富含维生素食物。
气功养生俱乐部
医学气功八段锦是中医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动作柔和舒缓,动静结合,易学易练,不易出偏,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身气功俱乐部做到了“七个结合与统一”,即:预防保健与治疗康复的结合与统一;“传统中医养生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干预”的结合与统一;“传统气功导引”与“现代催眠心理”治疗技术的结合与统一;“意念加呼吸训练”与“形体加行为训练”的结合与统一;“个人自我修炼”与“团体集中锻炼”的结合与统一;“医院外分散锻炼”与“医院内集中康复”的结合与统一;“医生科学指导”与“患者自我调控”的结合与统一。因此,完全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自然一体化的整体医学模式,对临床各科各种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睡眠疾病、身心反应性疾病等有着积极的治疗与康复作用,在充分体现我国医学新的发展模式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气功引导-动功 (图略)
气功引导-静功(图略)
(二)护士站(图略)
介绍本科室中医特色护理
不寐的中医护理
1.适环境:病室空气要新鲜, 温湿度适宜, 一般温度控制在18~20 ℃之间,湿度为50 %~60 % ,床铺干净舒适, 避免噪音、光线刺激,蚊虫叮咬等。
2.养习惯:平日注意生活起居有节, 劳逸结合,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 养成按时入睡和起床的良好习惯。睡前不要看刺激性电视、小说, 少说话, 不思考问题, 用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 闭目养神, 静坐半小时后入睡, 睡眠时以右侧卧位为佳。
3.调神志: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缓解自身压力, 注意精神调摄, 喜怒有节, 心情愉快, 可通过适当运动, 听轻柔、舒缓的乐曲, 耐心疏导患者思想工作, 解除烦恼, 消除不良疑虑,在生活上给以帮助和照顾, 保持情志舒畅便于入睡。
4.重宜忌:饥饱适宜, 尤其晚餐宜清淡量少, 不宜过饱,饮水不宜过量, 睡前忌饮浓茶、咖啡、烟酒以免影响睡眠,在睡前1 小时可喝杯加蜜的牛奶, 更有助于入睡。
科普小知识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及失眠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不寐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多梦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感觉异常,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状如梅核,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无碍,吞咽正常为特征的病证。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高荣林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传统医学文化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国际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会》会长。主要擅长:疑难症、情志疾病、睡眠障碍、心肺系疾病。医疗特点:睡眠障碍的中医辨证治疗,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科研成果: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理论研究二等奖。研制出医院制剂温胆宁心颗粒已与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
冯斌 主任医师。一直从事神志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治疗强迫症、恐惧症、不寐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有较深造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主编《心理解压有办法》、《日英汉精神医学词汇》等3部著作。主持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肺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图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在1958年中医内科呼吸病组基础上发展壮大,于1979年正式成立。经过河南省知名中医专家李统华、席世华、李昌耀、刘继堂、李素云、周庆伟等几代科室带头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肺病诊疗中心。
肺病科长期以来注重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特别是治疗咳嗽、喘病、肺胀病、慢性咳嗽、哮病(支气管哮喘)、肺萎(肺间质纤维化)、风温肺热病、肺衰病(呼吸衰竭)、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无名原因发热、肺癌等肺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疾病有较好疗效。
肺病科近10年来以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风温肺热病(肺炎)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共获得30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得10余项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肺病科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网址: http://www.hnzhy.com /
联系电话:0371-66220903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我科经过40余年治疗研究,以肺主气,肾主纳气等中医理论为指导,积累了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将解痉平喘法用于临床治疗中,使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同时注重对疾病稳定期的扶正固本治疗,明显减少了急性加重的次数。急性加重期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药分5种证候辨证治疗,结合中药灌肠、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雾化吸入、针灸等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急性加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缩短急性加重期的持续时间、减轻急性加重的程度;稳定期分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辨证治疗,在辨证治疗的同时结合益肺灸、平衡火罐、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脐灸、益肺呼吸操等综合治疗的中医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风温肺热病(肺炎)
风温肺热病(肺炎)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咯痰、或胸痛等为主要症状。
肺病科运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风温肺热病(肺炎),特色明显,疗效显著。主要治疗方法: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穴位贴敷、氧射流雾化吸入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较快的改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加快肺部罗音吸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尤其对于肺部耐药菌的感染、肺部炎症吸收缓慢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肺痿(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药治疗肺痿(肺间质纤维化)一直是肺病科优势之一。我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肺痿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离子导入、益肺灸、脐灸、穴位埋线、呼吸导引肺康复技术等,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减少激素的使用剂量、预防肺部的反复感染、明显减轻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减轻肺部的纤维化,减少肺部罗音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肺病科开展的特色疗法介绍
肺病科引进和开发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设有2个特色治疗室,有6名专职医生和护士为患者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主要应用于体虚容易外感发热、慢性咳嗽、肺胀病、肺萎、风温肺热病、哮证等慢性呼吸疾病,具有明显改善咳嗽、气喘、减少发作次数、降低疾病急性加重发生率的作用。
(1)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外敷止咳散:冬病夏治,用于反复外感发热、慢性咳嗽、肺胀、喘症、哮病、肺萎等。
舒肺贴贴敷:适用于急慢性咳嗽、喘证、肺胀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肺萎等疾病。
贴脐疗法:主要适用于以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主的咳嗽、肺胀病、哮病、肺萎、肺癌等虚证患者。
(2)益肺灸法(督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豁痰破瘀、补益肺肾,填精益髓之功效。适用于咳嗽、肺胀病、肺萎、肺癌、喘证等属于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痰浊阻肺、阳虚怕冷者。艾绒是主要的施灸材料,艾灸时艾的药性可借火的温和热力,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然后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治疗作用。
(3)中药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直接导入人体内或局部组织,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或整体调节作用的治疗方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从体外给药,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同的病症可以应用不同的中药。主要用于咳嗽、肺胀病、肺萎、风温肺热病、喘证等急性期,能够加快肺部炎症和病灶的吸收。
(4)脐灸:适用于各种慢性肺病的缓解期,尤其是对于肺肾气虚、肾阳虚等证,可预防疾病急性加重,能改善患者睡眠,缓解周身疲劳及亚健康状态。方法: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和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的功能,发挥艾灸、药物的双重作用。脐即神阙穴,为奇经八脉中任脉上的要穴,通五脏六腑,联全身经脉,有“生命之蒂”之称,是一个具有扶正祛邪、养生延年、健脾和胃、温补肺肾、通经活络、行气和血、敛汗安神等特殊作用的穴位。
(5)穴位埋线:适用于慢性咳嗽、肺胀病、肺萎、哮证等。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作用,达到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6)平衡火罐:适用于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慢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或者稳定期,隔日一次。平衡火罐手法有留、闪、摇、摩、抖、擦、推、弹、振。选择起平衡作用的特定治疗部位,实施熨烫、牵拉、挤压、弹拨等手法,从而起到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功效。
(7)药罐:是以中药浸煮后的竹罐吸拔于病体上的祛病方法,其优势是充分发挥因病用药、选穴和使用不同的吸拔方法。适用于各种肺病,减轻症状,效果显著。
(8)益肺呼吸操:是肺胀病患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肺胀病稳定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平时进行益肺呼吸操的锻炼可以改善呼吸困难、动则气喘等症状,长期坚持有提高肺活量、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步骤如下:①体位:卧位、坐位或立位均可。卧位时两膝下可垫软枕,全腹肌松驰;②步骤:左右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呼气时腹部下沉,用手稍加压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③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缩唇呼气,吸呼气应该缓慢和均匀,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
3.介绍医学小知识
《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肺胀的主要症状是胸满而喘息、咳嗽;《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治》指出:咳嗽、喘息呼多吸少,此病为肺胀。得此病者喘息,目突如脱出之状。脉浮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肺胀病。咳嗽、喘息呼多吸少,烦躁、气喘,脉浮者,为有水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我专科是全国中医肺病专科之一。在林琳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科以全国名老专家为顾问,专科人才为核心,基层协作医院为网络的学术平台,在肺胀、肺衰、咳嗽、风温肺热病的文献研究、证候规律、疗效评价、中医药传染病防治预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
目前开展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包括:砭石、平衡罐、针灸、穴位注射、中药药熨、中药灌肠、中药沐足、中药口腔护理等,对于缓解肺胀病、哮病、亚急性/慢性咳嗽等疾病的咳喘症状,促进肺病好转以及防治口腔感染等均已显示出显著优势。
2. 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参考门诊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3. 中医肺病历史渊源
早在春秋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经记录了肺系疾病的成因等。《素问?宣明五气》所谓“五气所病……肺为咳”,是指咳嗽因于肺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其气上逆而作。《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一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是为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肺系病阐述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讲的是咳嗽、气逆、喉中有哮鸣音的,用射干麻黄汤治疗。
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喘和实喘两大类“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此其一为真喘,一为似喘,真喘者其责在肺,似喘者其责在肾。”指出实喘和虚喘的区别。
4.养生保健
四季养肺
春季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春令是肺脏的“多事之春”,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弱,稍有不慎极易诱发肺病。因此,肺病患者在该季要注意生活起居。脱减衣被不要太快,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居室要保持通风,多参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饮食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功效的食品,如莲子、梨、百合、蜂蜜、海带等。
夏季 夏季养肺重在“调”,夏季是万物繁荣茂盛的季节,养生当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性“动而向外”,使阳气得到充分宣泄和舒展,肺病患者要注意精神情志的调摄。饮食上因苦味食品能泄热燥湿,可适当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凉茶等,但也不能滥服。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肺病如肺胀、哮病、肺心病等,可积极采取“冬病夏治”,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秋季 秋季养肺贵在“润”,秋天气候较干燥,燥气通于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而燥气最宜伤肺。所以秋天最容易出现肺燥阴亏。因而,肺病患者秋天需要注意多饮水,可以食用(或做成药膳)沙参、麦冬、天冬、杏仁、百合、秋梨等养阴润肺之品。
冬季 冬季养肺重在“养”,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容易诱发咳嗽、咽炎、哮病等疾病。冬季养肺,一方面要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多吃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同时宜多食生津润肺、养阴清燥的食品,另外要多饮水。运动也能起到养肺的效果,平时不妨多做深呼吸、喊山、慢跑等运动,能显著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二)护士站(图略)
介绍本科室中医特色护理
本科室将整体护理及辨证施护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为患者提供饮食、生活起居、用药、睡眠、情志及肺康复、食疗等方面的指导,为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室设置专门的中医特色治疗室,施行预约制服务,合理运用十余种中医传统及特色疗法,如:益肺灸、舒肺贴穴位贴敷技术、调肺拔罐疗法等,疗效较好,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慢性肺病的饮食调养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长期咳嗽、咯痰,易造成营养丢失,饮食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属于热证、实证者,忌食高脂肪和过于甘甜的食物,可常吃些瘦肉、鱼、鸡及豆制品。属于虚证者,平素可自制参苓粥、猪肺粥等食用,可以起到补益肺气、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对病情的好转十分有益。另外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萝卜、山药、白菜及苹果、梨、橘子等。禁忌饮酒及食用辛辣食品。
哮病(支气管哮喘): 由于某些食物可诱发哮病,所以首先要避免进食与发病相关的食物或药物,保证足够的热量。发作时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缓解期要注意营养,可食用黄芪炖鸽肉等,起到健脾补肾、增强体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及富钙的食物,维生素A有润肺功能,如猪肝、蛋黄、胡萝卜、杏、南瓜等;钙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豆制品、芝麻、红枣、芹菜叶、柚子、柑橘等。
肺病患者的药膳
(1)百合银耳瘦肉汤
原料:百合20g、银耳15g、猪瘦肉100g。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片,与百合、银耳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共煎30分钟。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咳嗽、肺燥久咳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利,甚则痰中带血,口咽干燥,舌红津少等。
(2)丝瓜花蜜饮
原料:丝瓜花10g,蜂蜜20g。
做法:丝瓜花用沸水冲泡5分钟,再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清热泻火,止咳化痰。适用于痰热咳嗽,喘急气促的患者。
(3)阿胶粥
原料:阿胶15g,糯米100g。
做法:将阿胶捣碎。将糯米煮粥,待熟,入阿胶稍煮,搅令烊化即成。
功效: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适宜于咯血、吐血及贫血患者。
(4)杏仁川贝水鱼汤
原料:南杏仁10g、川贝母10g、知母10g、淡水鱼1条(约400g)。
做法:先将水鱼洗净,去鳃和内脏,杏仁、川贝、知母洗净用纱布包,置入鱼腹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小时。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清热,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咳嗽、肺胀病,症见胸痛久咳,或咳嗽咯血,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咽干燥等。
肺病科常用的中药、方剂介绍
冬虫夏草: 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草菌具有镇咳、祛痰和抗菌消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蛤蚧:又称大壁虎、仙蟾,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与归经】咸,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主要应用于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蛤蚧具有平喘、增强免疫、抗炎、抗衰老的作用。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肉桂
【功用】降气疏壅、引火归元、祛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人参蛤蚧散
【组成】蛤蚧,苦杏仁,炙甘草,人参,云苓,川贝,桑白皮,知母。
【功用】益气清肺,止咳定喘。
【主治】久咳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消瘦,或面目浮肿,脉浮虚,或日久成为肺痨。
(三)患者病房(图略)
注:病房的内墙上以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中药(以花为主的照片)
(四)中医治疗室
是健康宣传、中医特色治疗的活动地点,也是医护沟通交流的活动场地
各式中医治疗器具(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
李振华 国医大师,一直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在内科疑难杂病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脾胃病、肺系疾病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形成了“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在治疗肺系疾病方面,擅长治疗咳嗽、肺痈、喘病、肺胀等肺系疑难疾病,如应用“温胃止咳汤”治疗咳嗽,疗效颇佳;以 “清胃苇茎汤”治疗肺部多种感染性疾病,多收奇功;创“益气补肺汤”、“健脾止咳汤”等治疗慢性咳嗽;以“温补肺胃肾,宣化顽痰宿饮”的方法治疗哮病,临证分虚(肺虚、脾虚、肾虚)和实(风寒、风热、顽痰宿饮)治疗,疗效颇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图略)
脾胃病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最早成立的内科专业科室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黄坚伯、徐季含、步玉如、施奠邦、周建中等多名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先后在脾胃病科工作。目前正在使用医院制剂“胃舒胶囊”“健胃定痛胶囊”“温中消痞颗粒”“清化和胃片”“胃肠散”“益通胶囊”在不同的治疗领域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科室设备先进,设施齐全,设有门诊、病房、消化内镜室和胃肠动力检查室等。中医药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目前的学科带头人唐旭东教授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研究思路;周乐年等一大批名老中医仍然坚持临床及科研工作,对学科研究工作发挥着指导作用;一线科研人员梯队合理,知识结构全面。科室承担行业专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际合作、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重大课题近二十项。
脾胃病科一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网址:http://www.xyhospital.com
联系电话:010-62835451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治疗
胃脘痛(慢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
我科长期以来设有“萎缩性胃炎专病门诊”,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病种等研究项目,经过长期探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病机特点,证候规律及常用治则、治法、方药等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了突出辨证论治,强调益气活血的独具特色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研制了“胃舒胶囊”、“健胃定痛胶囊”、“温中消痞颗粒”、“清化和胃片”、“胃肠散”等多种医院制剂,在逆转和延缓癌前病变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疗效突出,但其复发率高,半年后复发率可达50%以上。胃痞病患者多存在情志失调,如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影响疗效。我们针对上述治疗难点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我科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出胃痞病以脾虚气滞证最为多见,治疗时应健脾和胃、调理气机,治疗上要抓住健脾、理气、和胃三个环节。因此,我们采用针对基本病机为主的综合调理方案,进行生活、精神等方面指导,形成缓解期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案,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药材“吴茱萸”的传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诗中描述了中国人很早就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避灾的风俗。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吴茱萸的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其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参照门诊科室介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疗法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为临床疑难疾病,治疗后70%患者可进入缓解期,但1年后50%以上患者再次复发,进入活动期,因此如何防止复发是治疗难点之一。我们通过开展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总结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治疗久痢的经验方,认为本病的病机本质是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强调养血和血和清热解毒,可以加速诱导久痢的缓解。我们从临床上发现,本病缓解后其病机多表现邪势已衰,脾虚或脾肾两虚为主。在调养脾肾的同时,仍兼顾养血和血,可以更好地延缓病情。通过开展独创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药直肠滴注等疗法,辨证论证、内外治结合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优势突出。
穴位埋线疗法
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功效。其主要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吐酸病、胃痞病、泄泻病、便秘),久痢,脂肪肝,胃脘痛等。
穴位注射疗法
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选用相应的腧穴和药物,将药液注入腧穴内,以充分发挥腧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治疗:胃脘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3.中医脾胃病历史渊源
脾胃病学初创于《黄帝内经》, 发展于仲景, 建立于东垣, 充实于叶桂。《黄帝内经》对胃的解剖结构及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奠定了脾胃病学基础理论。《伤寒论》在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提出脾胃之气是放在首位的,脾胃功能正常则不宜受邪致病。《金匮要略》重视脾胃的观点,贯穿于书中理法方药的全过程。李东垣创立了脾胃论,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完善了脾胃学说。
4.养生保健
(1)生活方式指导
食后养生三法
食后宜欣赏音乐
《寿世保元》中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书中亦有“脾脏闻乐则磨”之说。从这里人们得到的启发是: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食后宜摩腹
饭后以手轻轻摩腹,手法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或以顺时针方向,用手掌环转推摩,均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
食后宜缓行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强调:“食毕行步踟蹰(要走不走的样子)则长生”, 可见,食后宜行步,行步宜缓慢,这对食物的消化和人体的养生是有利的,而食后急行会损害健康,引起疾病。
应春气以养生,应夏气而养长,应秋气而养收,应冬气而养藏
(2)辨证饮食指导
药粥疗法治疗胃脘痛
中医认为胃脘痛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受惊、季节变换等因素有关。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患了胃痛,尤其如此,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也可以试试食疗方,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有利于减少发病,避免反复。当然食疗也要分清寒热虚实。
火热胃痛
症见: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泛酸、嘈杂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药粥方:蒲公英30g、百合15g、粳米100g、冰糖50g。功效:清热和胃止痛。制法:先将蒲公英冲洗干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汁,再将百合、粳米分别淘洗后放药汁中以文火煮粥,粥熟加冰糖融化即可,分2次温服。
寒凝胃痛
症见:胃痛剧烈,疼痛拒按,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呕吐纳呆,进食痛增,舌苔厚腻,脉弦滑等。药粥方:生姜20g、葱白15g、大枣10g、粳米100g,红糖适量。功效:温胃散寒止痛。制法:将大枣去核、粳米淘洗后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煮至粥将熟时加加入红糖、葱、姜末,再煮5分钟即可,分2次温服。
(3)情绪调理
情志也成为“七情”,当中以“怒伤肝”危害最大,与脾胃病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中医学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在五行关系中“肝木克脾土”,所以脾胃病最忌动怒。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躲避法、转移法、释放法、诉说法、控制法、升华法、安慰法、让步法、默诵法、静思法及忘却法。
(二)护士站
介绍本科室中医特色护理
中药足浴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采用中药足浴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是我科护理人员开展的特色护理之一。该方法对胃脘痛、久痢、、吐酸等各种常见病均有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伴随的情绪抑郁、失眠、头痛、四肢不温和疼痛效果较好,能使病人食欲增进、神清气爽、睡眠改善、四肢轻健。
耳豆贴敷治疗慢性胃肠病
耳豆贴敷是科室特色护理项目之一,是通过贴敷王不留行或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健康知识生活园地
(三)患者病房 (图略)
介绍中医养生法,包括情志调摄养生法、药物调理养生法、运动劳作养生法等。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徐季含 建院元老之一。1955年奉调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的创建工作,曾任西苑医院大内科主任等,三级教授,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金匮要略方论述义》《伤寒论述义》等著作,注重脾胃,以痰立论,创制“健胃定痛散”等制剂。
施奠邦 全国首届中学西学员,西苑医院内科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政协常委,中国科协第三、四、五届常委,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等著作多部,撰写“脾胃病辨证论治”、“中医肝病治法”等论文多篇,提出了脾胃病应从“脏腑、阴阳、虚实、寒热、气血”五个方面入手的辨治的思路; 创制“固肠胶囊”、“胃舒胶囊”等制剂。
四、专科特色标识(图略)
1.科徽左上角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徽,寓意脾胃病科是西苑医院集体中重要的一员,科室的利益服从于医院的利益,科室的发展与医院的繁荣息息相关,一切以医院大局为重。
2.右下方为一红色的胃图形,取意于“胃多气多血”,脾胃的努力的方向是通过传统中医药的诊治使得患者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脾胃,从而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3.红色同样象征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向上、有激情、有活力”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科创建于1962年,近50年来,在周霭祥、邓成珊、麻柔等几代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包括门诊、病房、三级实验室、名中医工作室的综合科室。在补肾治疗髓劳、青黄散治疗白血病、补肾化瘀治疗髓毒劳以及益气养阴治疗虚劳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获科技成果奖10余项。经过“十五”、“十一五”建设,目前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优势学科继教基地。
网址:http://www.xyhospital.com
联系电话:010-62835362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白血病
(1)单纯中药治疗急劳的热毒炽盛、血溢脉外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更独具特色;青黄散是我科自己研制并首先用于急劳的高效低毒、费用低廉的制剂。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最长无病生存的患者已达到20年以上。
(2)虚劳(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治疗显示出中医优势:残留白血病中医称“正虚邪恋”,是影响长期生存乃至治愈的根源。我们应用益气补肾法治疗虚劳,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使虚劳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到70%以上。
(3)中医增敏解毒提高急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延长无病生存期。急劳(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加用补肾填精、益气养阴中药,减轻了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使初治急劳患者完全缓解率提高。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素问?腹中论》中 “血枯”的医案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骨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小如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黄帝问岐伯,有一种病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发病的时候先闻到血腥味,流清涕,咳血、吐血,四肢清冷,目眩,常常大小便带血,这种病叫什么,怎么得的?岐伯回答:这种病叫血枯,年少时可能大出血所致,也可能是醉酒后行房事,脾气衰竭,肝气被伤,所以月经少甚至不来。黄帝问:如何治?用什么方法恢复血气呢?歧伯说:用四分乌贼骨,一分??茹,两种药合并研末,用麻雀蛋调和,制成象小豆那样大小的药丸,先吃药,后吃饭,用鲍鱼汁送服五丸,这样有利于治疗胁胀,还能补益受伤的肝脏。这里的“血枯”极似现代医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可见,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治疗血液病的经验了。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参考门诊科室介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髓 劳(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是发生于骨髓的虚劳性疾病。髓劳一直是血液病科中医研究的重点,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优势。经过多年的治疗研究,以肾藏精,精血互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苑医院血液病科在全国率先创立了以补肾填精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经过近50年的经验总结,研制了治疗髓劳的有效方剂,现已成为医院制剂益肾生血片,治疗髓劳的总体有效率高,远期疗效好,不易复发,副作用轻微。我科在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方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早期治疗、坚持治疗和维持治疗。
3.中医血液病历史渊源
早在春秋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就已经记录了如何治疗髓病。古代医家认为气、血、骨、髓的生成有赖于五脏机能的正常,疾病的产生根结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素问?宝命全形论》)。意思是,人体得病是由于身体虚弱,邪气乘虚而入所致,刚刚开始侵犯体表,如果患者自己没有感觉到,邪气一步步入侵,最后流连于骨髓。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对虚劳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一文论述了“虚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讲的是身体疲惫、腹中拘急、心悸、出血,腹痛、四肢酸痛、手足心热、心烦和口干咽燥,用小建中汤治疗。
早在公元992年,《太平圣惠方》就记载萎黄病患者以“面色萎黄”为主要证候特征,伴随着“羸瘦、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时泄痢”(消瘦,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有时会有腹泻)等症,治疗上选用补骨脂散、炙肝散、猪肝园方等。也就是说在公元10世纪末,我国医家便知道以动物肝脏制剂治疗萎黄病。
晚清名医唐宗海遍览方书著成论述血证的专书《血证论》,弥补了此前血证理论和临床症治的空白。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启迪后世医家。《血证论》中有诸多治疗血液病症积的治疗方法,如“瘀血在中焦,则腹痛胁痛,腰脐间刺痛着滞,血府逐瘀汤治之,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黄亦治之。” 血液病患者出现腹痛,两胁疼痛,腰与脐之间刺痛,重浊不适等症状,临床中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者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枣辨证加减治疗。
4. 养生保健
春季
春季是阳气上升,发育万物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谓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刑,以使志生”,“此春季之应,养生之道也。”“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以?成?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天气寒喧不一,不可?D去棉衣”。《遵生八笺》中倡导“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
夏季
夏季是阳气浮长,万物茂盛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摄生消息论》则说“夏三月属火……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唯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秋季
秋季是万物盛实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寒气将临,故要早睡早起,并保持神志安宁。《摄生消息论》认为秋三月主肃杀,主张“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次,咽津,一两手搓热熨眼数,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这里还提到了用气功吐纳等顺应秋季气候变化的方法。
冬季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摄生消息论》记录更详:宜服补酒或山药酒三杯,以通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甚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以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不宜早出以冒霜威。
(二)护士站
慢性髓劳的食疗原则
1.补充造血物质:虽然慢性髓劳不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所致,但由于反复出血,常可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慢性髓劳贫血的贫血程度,因此食物中常应补充含铁质、叶酸、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2.供给高蛋白饮食:各种红细胞的增值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赖蛋白质作为基础,所以慢性髓劳在饮食方面要供给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肝脏等。
3.烹调方法及饮食卫生:对于慢性髓劳病人,由于粒细胞显著缺乏,极易并发感染。因此,对食物和餐具都必须严格消毒,不吃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菜肴的烹调应细软清淡、富含营养、易于吸收消化。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周霭祥 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后指导教师。在国内首先用补肾法治疗髓劳,最早发表文章证明有效,在全国倡导和推广以肾为中心的髓劳的中医辨证体系,获得良好效果。根据青黛与雄黄不同比例配制的青黄胶囊,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开创了国内应用含砷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先河。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医学专著25种。培养血液病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政府津贴。2008年成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老中医。2010年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周霭祥传承工作室。
邓成珊 国家级名老中医,曾师从于全国著名老中医王文鼎及朱颜先生,深得真传。邓成珊老中医不仅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工作,而且身体力行,将中医药学的传承工作视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不仅传承了历代医书中中医药学对血液病的理论和临证辨治方法,而且在行医近50年的实践中,将这些理论和辨治方法发扬光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治疗经验。邓成珊老中医在虚劳、急劳、血证、症积等病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图略)
1.科室介绍
内分泌科初创于1984年7月,以“中医经典理论回归临床”为宗旨,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尤其是《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在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心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消渴肾病(糖尿现肾病)、消渴坏疽(糖尿病足)、瘿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中疗效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编写本专业书籍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内分泌科全体医务人员将以“精诚仁爱”的大医精神,以“救死扶伤、博施济众”为行医准则,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联系电话:020-36591368
专科网址:http://www.gztcm.com.cn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消渴病(2型糖尿病)
人体之所以产生疾病与阳气的虚损与运行有关,消渴病的发病也不例外。“阳气”不是与阴气相对应的概念,而是更高层次的,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的统一体。《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扶助阳气为治疗疾病之本,将此大法应用于消渴病的治疗中,疗效令人满意。
消渴病早期多有“燥热”症,但燥热为标,阴虚为本,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甚。阴虚不能敛阳,虚火浮游于上、于外,灼伤津液,故“渴”,需引水以自救,即成“消渴”之病。为什么会出现阴虚燥热,其实是因为“元气”、“正气”,即“阳气”不足所致的。“阴”理解为“阳气”的收敛、收藏状态,“阳”理解为“阳气”的升发、生长状态。因阳气虚弱致收敛不足,收敛不足自然会升发过度,这样就可理解阴虚愈甚燥热愈甚。所以消渴病的治疗要立足于人生立命之本----阳气,通过扶助阳气来治疗才是治本之法。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病痹症是消渴病引起的以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或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且特色鲜明,主要以温通、散寒、祛湿、活血等方法为主。我科通过长期摸索,探讨出一套相对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六经辨证用药为基础,结合专科研制的治疗消渴病痹症的芪桃片,以及神经血管治疗仪、中药泡洗及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使消渴病痹症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消渴病痹症外洗浸泡法
属热者:用大黄、蒲公英、血竭、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银花藤、徐长卿等煎水,待温度接近体温后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晚一次。冬天浸泡时注意保温。
属寒者:熟附子、巴戟天、大黄、血竭、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玉米须、徐长卿等煎水,待温度接近体温后浸泡双足,每次30~60分钟,每晚一次。
注意事项:水温不可太高,以免烫伤皮肤。
3.介绍本专业医学小故事
杜甫之死:病渴身何在?
杜甫在诗中多次记录身患这种病的痛苦状况:“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履”即卧床不起;“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即严重口渴;“病渴身何在,春生力更无”即疲乏无力;“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即恶心呕吐。他还说身上总有一种吃奶婴儿的奶味和馊味,这实际上是一种消化不良现象。以上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指出的消渴病危重病理反应及并发症征象。
杜甫在风雨飘摇的小船上,结束了他59年凄苦的一生。病渴身何在?一代诗人在遭受多年的消渴病折磨之后,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大唐王朝!
谢觉哉与叶天士玉泉散:久旱求泉竟及泉
谢觉哉曾写过一首题为《喜渴病愈》的诗: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
谢老60岁患消渴病,接受药物治疗外,还遵照医嘱限食,每餐吃75g主食、口中含参片解决口渴问题,但未能痊愈。谢老查资料发现,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良方应属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的玉泉散(葛根、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糯米各15g、五味子、甘草各5g,水煎服,日一剂)。其中葛根能止渴生津,是治疗消渴及热病烦渴之良药;天花粉清热生津,能治疗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麦门冬滋养胃阴而生津,可治疗胃阴耗伤之津少口渴;生地黄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五味子生津敛汗,治疗津少口渴;甘草调合诸药;糯米补脾养胃,益气补肺。此种配伍合理,对治疗消渴病有独特疗效。谢老照方服药百余剂,疗效奇佳,于是欣然写下《喜渴病愈》记录此事。
二、病区
(一)走廊
1.科室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1976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在学术带头人林兰教授带领下,通过全科几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我科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专业梯队合理、医德高尚、诊疗规范、技术精湛、有中医特色的科室。我科在编36人,临床医师17人,开放病床48张。年门诊量15万人次,年出院患者2000余人。本专科创立了消渴病 “三型辨证”理论和“肥糖络整体治疗方案”。医院制剂如治疗消渴病的降糖颗粒、治疗消渴病肾病的糖微康胶囊、治疗消渴心痹的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降糖通脉宁胶囊等。建立一套标准研究技术体系,消渴病中医临床诊疗数据中心和个体化远程服务中心。同时我科治疗瘿病(甲状腺疾病)、膏浊病(肥胖和代谢综合症)、骨痹(代谢性骨病)等疾病,疗效显著。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参照门诊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3.《黄帝内经》与消渴病
《黄帝内经》论及消渴相关病名,《素问?奇病论》中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黄帝内经》论及消渴病因病机,《灵枢?五变》: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灵枢?五变》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黄帝内经》最早确定消渴病的发病方式为行为方式疾病,并且认为是脂肪类物质摄入过多,主食摄入过少造成的。这一点在明代医学著作《景岳全书》中进一步做了说明:“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4.养生保健
消渴病生活调摄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适当控制主食,一般每日主食量为4-6两;副食以新鲜茎叶类蔬菜为主,如芹菜、油菜、油麦菜、白菜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便之功效的食物;根据不同病情和症状给予相应的饮食,如火热者可选用苦瓜、苦菜等清凉类食物,虚寒者宜选用生姜、花椒做调味品炖牛、羊肉等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可选用黄瓜、丝瓜、生菜等养阴类食物,大便干结者可选用菠菜、茄子、萝卜汁等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有痈疖、疮疡、皮肤瘙痒症,则忌食鱼、虾、蟹、肉等荤腥食物。戒烟限酒:烟可促进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加重,酒精可诱发使用磺酰脲类药或胰岛素患者低血糖。每天盐摄入在6g内,高血压患者应更严格。
(2)运动养生:不宜食后则卧,终日久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锻炼方式适宜大部分患者。
(3)情志护理:避免七情内伤,情绪过激。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培养兴趣及爱好,如听音乐、种花等,增添生活乐趣,使心情愉快。
消渴病痹症生活调摄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生冷之品,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根据不同病情和症状给予相应的饮食:气虚血瘀者宜常食用黄豆、扁豆、鸡肉、香菇等食物,也可选用参苓山药粥;肝肾亏虚者宜选择猪肉、鸭肉等,也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阳虚血瘀者宜常食牛肉、鳝鱼、韭菜等,也可选用黄杞炖鳖汤;痰瘀阻络者宜常食银耳、木耳、海藻、海带、紫菜等。
(2)运动养生:传统疗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动静结合,动作柔和舒缓,很适合本病患者习练;应避免踢足球、快节奏的健身操等剧烈运动;可以练习盘腿打坐,循序渐进,争取每天练半小时,这种方法主要是改善末梢循环,缓解麻木疼痛。
(3)情志护理:舒畅情志,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指导患者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增强其信心。
(二)护士站(图略)
主要针对消渴病并发症,对消渴病患者的饮食、运动、治疗等方面的护理内容进行展示,体现专科护理特色。如对于坏疽(糖尿病足)使用经方制定中药外洗方;消渴病痹症以中药熏蒸、神经血管治疗仪理疗等可显著改善麻、凉、痛、痿等症状;通过穴位贴敷、中药熏蒸,对失眠、胃轻瘫、神经源性膀胱等疗效显著;消渴心痹以中药穴位贴敷,改善症状及预后效果明显。
辨证施护
中药外治法及护理
三、名医工作室
熊曼琪 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外知名的伤寒学家和消渴病专家。熊曼琪教授精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并博采众长,注重临床实践,临床辨证常以仲景之旨为圭皋,善于活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在临证中总结出“抓主证”、“扣病机”和根据“脏腑功能特点”、“经络循行部位”、“方药功效”及“现代科研成果”等扩大活用经方的思维方法。尤其擅长消渴病、脾胃病的诊治,研究中医药治疗消渴病颇有建树,在国内率先开展经方治疗消渴病的系统研究,提出“气阴两虚,瘀热互结”是消渴病的主要证候,脾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首创泻热逐瘀法治疗消渴病,并证实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腑功效的加味桃核承气汤能明显改善消渴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降糖降脂作用。
朱章志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针对消渴病及甲状腺疾病五脏柔弱,因虚邪盛的特点,力倡扶正祛邪大法在消渴病治疗中的作用与“扶阳抑阴、扶阳化阴”的治疗方法;引入“阳气的圆运动”学说,以阳气的升降浮沉来阐释病机,治疗时以恢复阳气的圆运行为主旨。在国内中医药防治消渴病和甲状腺疾病及《伤寒论》的研究领域有知名度。主持部级及省局级课题6项,参加课题8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础会、卫生部等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8部;培养硕士生15名、博士生11名。
以展台形式介绍专著(图略)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环境形象设计方案和中医医院肝病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环境形象设计方案和中医医院肝病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2〕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0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肝病科等5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肝病科等5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xx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报送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等项目工作总结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报送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等项目工作总结的通知(国中医药医函〔2009〕46号)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

我是律师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400-600-7222

询律网公众号

询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询律网APP

询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0099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210501 投诉举报: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询律网 Copyright © 长沙询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财富中心F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