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条文 > 行政法类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建科研函[2008]148号)根据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发布水专项“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建科研函[2008]148号)
根据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各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意见,现将“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北方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北京再生水分质利用及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饮用水区域安全输配技术与示范”、“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华北县镇地下水联片供水与除氟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www.mohurd.gov.cn)、环境保护部网站(www.mep.gov.cn)及水专项官方网站(http://nwpcp.mep.gov.cn)上予以发布,具体申报要求、申报指南内容及有关格式见附件1-附件4。
我部将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申报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27日17∶00。
联系方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联系人:柴宏祥、张永吉、陈新
联系电话:010-58934694
地 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楼619房间(北京市西郊三里河路9号)
邮 编:100835
国家水专项办公室
联 系 人:席劲瑛 鞠宇平 张桂花
联系电话:010-66556639 010-66556640
附件:1、课题申报指南发布目录
2、课题申报要求
3、“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
4、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八年十月八日
附件1:
课题申报指南发布目录
1、“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2、“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3、“北方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4、“北京再生水分质利用及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5、“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6、“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7、“饮用水区域安全输配技术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8、“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9、“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10、“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11、“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12、“华北县镇地下水联片供水与除氟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2:
课题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
(一)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府部门不能承担课题。
(二)在相关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团队,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原则上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
(三)按重大专项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申报单位可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联合申请。各参与单位之间专业优势互补,与牵头单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除“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按子课题内容申报外,其他课题应对课题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不能只申请课题部分研究内容。
(五)对于涉及产品设备或装备开发、示范工程建设运行,成果具有较好市场化推广前景的课题,应以企业为主体申报或吸纳企业参与。
(六)过去2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课题申报负责人基本条件
(一)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强;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截止到2008年10月1日)。
(三)同期只能申报承担1项课题,同时可参加1项课题。
(四)政府部门公务员原则上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
(五)过去3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三、申报书及格式要求
课题申报书内容必须在课题申报指南(附件3)的范围之内,并严格按照附件的编制提纲和格式(附件4)编写。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由申报单位法定负责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面上写明申请课题名称、申请单位名称、申请课题负责人及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课题申报书报送要求
课题申报书一式15份(1正14副),连同word版电子光盘2份,须于2008年10月27日17:00时前送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逾期不予受理,邮寄材料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遗失或损坏责任自负。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加评审。
附件3:
“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等12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
一、指南说明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是针对环太湖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密集、污染排放强度大、环境基础设施功效不足,城镇联片、水系复杂、区域内水环境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水体生态功能缺失,局域水环境容量丧失等问题,选择环太湖河网地区典型城市(苏州、无锡、常州),以削减城市整体水污染负荷和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为核心,以建立城市河网水系不同功能定位的污染控制标准为基础,突破控源减污、水系结构优化与水动力调控、生态修复与重建、水环境监控等关键技术。以城市典型区域为依托,通过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构建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体系、运营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研发基地、产业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实现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引导我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的总体研究内容是在识别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污水收集与输排、工业园区污染源控制、城市污水可持续处理、城市面源高效控制与调控、水环境生态修复与质量保持、水环境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集成,选择老城区、城市新建区、工业园区、水乡城镇等城市要素开展综合示范,在苏锡常整体地区开展水环境监控与监测体系的构建。整个项目以城市水系统为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城市的多种社会用水安全,以及城市的景观和生态用水需求,通过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结合,开发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提出城市水系统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的系统方案。
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研究内容,“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8个课题:
课题1:老城区水环境污染控制及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2:高新城区水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3:城市污水处理厂与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快速城市化新区水环境综合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5: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和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6:水乡城镇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7: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8:城市群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
其中,课题3和课题7采取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课题3:城市污水处理厂与管网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研究目标
针对太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出水水质必须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急需优化、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等重大问题,及河网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的运行过程与特征,研究该地区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的优化运行与控制,以及剩余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等关键技术,提出适合河网地区城市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控制技术参数及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为工程改造和优化运行提供依据。通过综合工程示范,显著改善示范区域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的高水平运行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与基础依据。
(二)研究内容
根据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本课题设置的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动态进水负荷的脱氮工艺优化运行研究
通过对我国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特性的成因识别,针对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特性,研究基于进水负荷变化的污水处理工艺综合模型与动态模拟技术,优化运行条件以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和碳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建立基于进水负荷变化的脱氮工艺过程多参数动态控制模型,并开展脱氮工艺优化运行的示范工程研究。
2、生物处理系统的协同化学除磷动态控制技术研究
在优先保证脱氮效果的基础上,研究化学除磷的加药点位、药剂性能、化学药剂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限值,建立辅助化学除磷工艺的优化运行条件和动态化学除磷控制系统,形成生物与化学除磷的协同动态控制技术,降低药剂消耗量和出水磷浓度。并开展示范工程研究。
3、生物吸附与污泥厌氧酸化联合强化脱氮工艺研究
针对城市污水中碳源不足的问题,建立有机污染物高效吸附、污泥高效厌氧酸化、生物处理等单元集成的污水强化脱氮新工艺,研究强化硝化细菌增值与活性保持的方法、污泥厌氧酸化过程中的pH及水力剪切力调控技术和碳氮磷比例调整技术,优化各工艺单元的联合运行参数,并开展中试规模的技术验证研究。
4、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调度与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研究城市排水系统GIS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相应软件系统,城市排水管网模拟与优化运行模型,将管网模型与GIS结合,研发城市污水系统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河网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与管网泵站的联合调度及优化运行技术,并开展示范工程研究。
5、剩余污泥资源化的生物合成技术研究
研究污泥高温酸化生产低分子量复合有机酸技术,筛选或构建以水解酸化产物为碳源合成PHAs的高效菌种,研究高效提取与分离PHAs的技术,形成以污泥资源化为核心的高效生产PHAs的技术与工艺,并开展中试规模的技术验证试验。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出基于进水负荷动态变化的生物脱氮工艺优化运行技术,并建立规模不小于50000 m3/d的示范工程,进行工艺优化运行的技术验证,处理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2、建立一套智能控制的化学除磷系统,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协同化学除磷动态控制技术进行验证,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50000 m3/d,在达到一级A标准的前提下降低药耗10%。
3、建立管网系统的GIS数据库,形成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联合管理系统示范,示范区面积25 km2以上。申请河网地区排水管网优化运行模型软件及河网地区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2项软件著作权。
4、开发生物吸附与污泥厌氧酸化联合强化脱氮技术的中试设备一套,获得工艺运行参数,在不加外部碳源的条件下,保证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5、获得可以利用污泥酸化上清液为碳源合成PHAs的高效菌两株,建立剩余污泥酸化处理-合成PHAs的中试系统,污泥酸化获得的有机酸浓度大于1000mg/L。
6、申请发明专利3-5项。
(四)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经费由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国家拨款不超过21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
课题7: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
(一)研究目标
针对环太湖地区存在的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功能缺失、水环境安全监管技术支持和软件支撑不足、区域内水环境管理协调不够等问题,提出环太湖地区城市水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城市水环境安全监测网络,自主开发和集成以水环境安全保障为根本目的的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城市水环境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和监管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形成城市水环境安全监测与监管体系,并在研究区域开展综合示范,实现城市水环境安全的规范监测与有效监管。
(二)研究内容
根据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本课题设置的研究内容如下:
1、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技术框架研究与构建
针对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特点和问题,研究构建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框架。选择环太湖河网地区典型城市为示范区,构建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技术框架。
2、城市水环境安全监测技术的开发与集成系统
根据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对监测新技术的需求,自主开发针对重点污染源及指征型污染物溯源分析技术、用于风险特征污染物快速监控的在线多指标实时监测技术;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及排放监控集成技术系统、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设施监控集成技术系统、城市景观水体安全监控集成技术以及重点跨界断面监控集成技术系统。
3、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开发
开发城市水环境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多源监管信息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共享,提供包括空间信息在内的数据整理、查询、统计、校验和展示功能,并实现水环境安全监管信息的网络在线查询、发布、共享等社会服务功能。
4、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开发水环境安全监管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水环境安全决策知识库、水质预测预警模型库、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库、水环境安全应急专家库、水环境安全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库、典型污染事件电子应急预案库等基本模块,实现水环境安全日常管理和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决策支持,提供城市水环境质量的中长期变化预测、水污染事故发展态势和采取应急预案效果的仿真、上下游水污染事故纠纷仲裁等功能。
5、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技术综合示范
在环太湖地区选择典型大城市,开展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技术的工程验证与综合示范。通过技术验证和示范,实现示范城市的水环境安全的规范监测与有效监管,保障示范区内水环境安全。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在环太湖地区的典型大城市内选择示范区,示范区水环境安全监控网络要覆盖城市内跨界(市、区)断面、城市景观娱乐水体、重点工业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4大类,不少于15个监控节点,示范区监控网络覆盖面积不低于1500km2。
2、自主研制基于指纹解析技术的污染物溯源分析仪1套以上,可对5类以上城市特定的典型风险污染物实现快速精确溯源监控。
3、自主研制基于生物抗体阵列技术的风险特征污染物高通量多指标在线检测仪1套。可同时实现6种以上风险污染物的在线定量检测,动态检测范围不小于2个数量级,响应时间小于15分钟,检测精度达到国家检测标准要求。
4、环境安全综合信息数据库要满足标准统一、数据一致的要求,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发布功能。
5、水环境安全监管决策支持系统要具有电子化预案功能,实现基于在线数据的水环境安全预测预警功能,并具备新增预测指标添加的通用接口。
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项。
7、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
(四)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经费由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国家拨款不超过145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2100万元。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北方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和
“北京再生水分质利用及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一)项目总体目标与第一阶段目标
《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的总体目标为:针对海河流域许多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量少、水体污染重、水生态平衡破坏、缺乏管理技术支撑”等共性水环境问题,选择处于海河流域下游、水资源极度匮乏、境内水环境问题突出、境外来水污染严重的天津滨海新区及其上游地带的天津中心城区、北京主城区和廊坊中心城区,开展海河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和综合示范,系统突破北方地区缺水城市与工业园区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不同等级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城市节水与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城市景观水系统功能恢复与滨海盐碱湿地修复关键技术,形成适合海河流域经济高速发展缺水城市实际发展需求的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逐步实现经济社会高强度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项目第一阶段(十一五)的目标为:针对天津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廊坊中心城区、北京中心城区的水污染状况和水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内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划的制订和依托工程的建设运行,以有机污染控制和污水再生利用为重点、兼顾营养物削减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的开发研究和综合示范,重点突破北方地区典型缺水城市与工业园区节水减排关键技术、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保障技术、季节性雨水污染控制与综合利用技术、缺水城市景观水系统功能恢复与生态修复、北方高盐滨海地区退化湿地修复与生态景观构建技术及工程方案,建立和完善典型城市的地方性技术标准,提升典型城市的水环境决策、监管、研发、规划和建设能力,促进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治理产业发展。
(二)项目第一阶段研究内容
项目第一阶段拟开展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滨海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优化与节水控源减排技术研究、北方城市污水除磷脱氮与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城市污水多等级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缺水城市缓流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滨海盐碱退化湿地修复与高盐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海河流域缺水城市水环境问题诊辨和总体控制技术研究。
(三)课题分解
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研究内容,“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10个课题:
课题1:天津滨海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优化与节水控源减排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2:北方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
课题4: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课题5:滨海盐碱退化湿地修复与高盐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6:华北缺水地区小城镇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7:廊坊市非常规水源城市景观水系利用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课题8:北京城市再生水水质提高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课题9:北京再生水分质利用及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课题10:海河流域缺水城市水环境问题诊辨与总体控制技术集成研究。
其中,课题2和课题9采取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课题2:北方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一)研究目标
针对北方缺水城市污水水质浓度相对较高、冬季水温偏低、碳氮比普遍偏低、水质水量波动大、已建和多数在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均为二级排放标准,不能满足一级排放标准和氮磷控制目标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与后续再生利用水质要求差距较大、建成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规模较大、近期功效不足、污水管网及泵站与污水处理能力不够匹配、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已经形成、城市污泥产量大等问题,研究开发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优化配置技术、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升级改造技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设备及产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建立示范工程,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提高和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促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实现污泥减量化和安全处理处置。
(二)研究内容
1、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北方大型城市的雨污水泵站配置、排水管网布设和运行调度方式,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潜在能力,研究开发城市雨污水优化配置技术和系统调配方案。主要研究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调蓄能力提高技术与方法、排水管网及泵站布局与调度的优化控制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排水系统的污水收集与调度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和污染物削减量。
2、北方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升级改造工艺研究及工程示范
针对北方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大、处理水量大、污水含氮量高、碳氮比低、冬季气温低、改造升级土地面积有限等特点,集成研究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升级改造工艺和关键技术。主要研究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及工艺,低碳氮比和冬季低温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系统工艺及关键技术,污泥系统沥出液回流的污染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含高比例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及工艺,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模拟系统控制技术,完成大型污水处理厂生产性试验,建立规模20万m3/d以上的示范工程。
3、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设备及产品研究与开发
针对北方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研究开发促进升级改造可靠实施的适用于北方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新型曝气池生物填料、悬浮物去除设备及其他配套产品,以提高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系统综合能力和无机物筛选去除能力,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关键设备及配套产品。
4、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针对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的技术目标,主要研究北方污水处理厂进水悬浮物构成变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和化学除磷工艺系统对活性污泥产量的影响;综合研究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减量处理技术,减少剩余污泥总量并提高其脱水适应性能;同时研究污水处理厂初沉和剩余污泥的碳源回收和利用技术,部分解决困扰北方污水处理厂污水碳氮比低的工艺运行问题,降低碳源补充量。
(三)考核指标
1、形成北方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升级改造与污泥减量化的集成工艺技术方案,完成1~2种不同工艺路线的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规模试验研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A标准。
2、提出北方大型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优化配置技术与方法,形成系统配置调度技术方案,在示范区域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
3、提出2种北方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升级改造工艺技术方案和工程实施。
4、应用课题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完成2~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升级改造处理新工艺的生产性试验,试验处理规模不低于3万m3/d,出水总氮四季稳定低于15mg/L。
5、通过工艺技术的集成应用,升级改造示范区域内原设计为二级排放标准的大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建成规模不小于20万m3/d的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A标准。
6、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示范工程的年平均运行负荷率稳定到80%以上;与传统A2/O处理工艺相比,采用新工艺改造后,工程占地面积和投资减少20%以上。
7、开发和应用的污泥减量化关键技术,工艺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5%以上。
8、开发适用于北方大型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改造的专用设备及其配套产品2种以上,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型产品的性能。
9、申请专利6~8项,发表论文10~5篇。
10、启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技术研发平台,培养学术带头人1-2名,研究生8-10名。
(四)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国拨经费的不超过1803万元,地方配套(含地方政府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经费的不低于为3000万元。
课题9:北京再生水分质利用及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一)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对海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战略目标,北京作为海河流域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地位,结合北京市对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和城市水环境整治的迫切需求,针对再生水补给北京城市景观河湖水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与夏季水华暴发等问题,研发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体的原位净化和旁路净化关键技术与治理方案;根据北京市再生水工业利用的需求,对工业用水优质再生水替代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包括再生水水质变化规律、水处理技术、风险评估、安全指南及标准等在内的优质再生水工业利用集成技术体系,提高北京市的再生水分质利用和工程化应用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城市河湖再生水补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规律,开发城市河湖再生水补水的水源调控和水体原位净化技术,建设示范工程。
2、研究开发再生水补水型城市河湖旁路净化处理技术(包括循环过滤和磁技术),提出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案,建设示范工程。
3、研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变化规律,分析再生水水质对典型工业用水系统的影响,提出再生水工业利用的关键处理技术、风险评估体系、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及标准,建设再生水工业利用的大型示范工程。
(三)考核指标
1、提出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体原位净化技术方案,建设示范工程,维护与改善总水面积不少于3万m2,水体总量不少于4万m3,示范工程区域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2、提出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体旁路净化技术方案,建设示范工程,循环水量不小于2500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3、提出磁处理水质改善关键技术,建设应用磁技术处理河湖水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1.5万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4、建立再生水工业利用技术集成体系,提出再生水工业利用的安全运行指南及标准草案;建设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示范规模不小于2万m3/d;建立电厂热力系统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示范规模不小于0.4万m3/d,循环冷却系统在全部采用再生水补水(不含其它勾兑水)的情况下,浓缩倍数不小于3.0。
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以上,发表论文10~20篇以上。
(四)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国拨经费的不超过2000万元,地方配套(含地方政府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经费不低于为6760万元。
(六)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单位及其合作者应熟悉北京城市再生水分质回用主要情况;在再生水水质深度净化、水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具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实力;具有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特别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的工程技术研究经验,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2、承担单位须落实示范工程地点,并由有管辖权限的地市级或局级单位出具示范工程、依托工程及配套资金证明。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一) 项目概述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列为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流域(区域)水污染控制与工程示范”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建设”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下简称“城市”主题)被列为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五个主题研究内容之一。“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将在“城市”主题的框架要求下,针对三峡库区的主要城市水环境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并进行部分关键技术的综合示范。
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显著的水利工程和最大的电站。三峡库区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是影响三峡工程系统综合效益发挥,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国际上政治影响广泛,备受关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压力大,主要问题依然突出,次级河流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居高不下,小城镇污染日益加剧,库区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三峡库区的污染治理列为“十一五”期间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同时重庆市是国务院刚刚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因此本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拟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选择重庆、涪陵、长寿等三峡库区沿江城市为示范区,以削减城市整体水污染负荷和保障三峡水库水质安全为核心,重点突破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及优化运行调控、污泥处理处置、食品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以及山地小城镇水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项目以国家和重庆市围绕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工程为依托,通过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构建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从而为三峡库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西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和类似地区(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提供典范。
(二)项目的总体目标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基础设施立地条件差、建设用地紧缺、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以管网运行安全为核心,以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去除为重点,通过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突破脆弱地质条件下的管网安全建设运行和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设施污染物削减的整体效能和安全稳定性,建立三峡库区城市排水系统安全和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为实现国家对三峡库区总体水质目标要求和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西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区域的城镇水污染防治提供示范。
(三)项目任务分解
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研究内容,“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课题:
课题1: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2: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3:三峡库区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三峡库区食品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5:三峡库区山地小城镇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6: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综合控制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
其中,课题2采取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水环境保护要求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低、污泥处理处置困难的特点,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功能为核心,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为重点,通过研究三峡库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的功能提升调控技术,适合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消化与干化污泥制建材、制营养土和森林施肥等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的集成,并对污水厂实行低成本升级改造与污泥处理处置的综合示范,突破经济欠发达条件下水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设施污染物削减的整体效能和安全稳定性,建立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的技术体系,指导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改造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功能提升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库区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SBR工艺系列、氧化沟工艺系列、A/A/O工艺)的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构建库区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的技术体系和工程案例。
2、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与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与资源化多项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提出适合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与资源化技术体系和工程措施。
3、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及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示范
开展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的工程化研究,实现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技术改造,处理功能升级、污泥处理处置,共同控污的技术体系。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三种典型工艺进行功能提升调控技术集成,每种工艺规模不小于2万m3/d,出水主要污染物(TN、TP)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现示范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高10-20%。
2、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示范综合示范,规模不小于2万m3/d,出水主要污染物(TN、TP)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现示范污水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高5-15%。
3、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营养土及森林施肥示范,规模200亩。营养土含水率≤45%,氮磷钾≥6%,腐殖酸≥10%。
4、申报发明专利 4-6项,制定3部地方技术标准草案。
5、发表高水平论文12-15篇,培养15名专业人才。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经费来源包括国拨经费和申请单位配套经费。其中,国拨经费不超过2163万元;申请单位必须提供配套经费证明配套经费不低于3150万元,同时提供课题示范工程的落实情况证明。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一)项目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对巢湖水环境治理的战略总目标,针对巢湖流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受资源与水质型缺水制约,水环境保护对控磷要求严格的特点,结合控制巢湖城市氮磷排放负荷控制、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流域城市水污染削减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开展城市污水营养物控制能力的升级、雨水污染治理、工业污水净化回用与城市水环境用水保障技术研发及集成创新,结合典型城市水污染治理工程,开展城市污染源控制、污水回用、城市污泥资源化及城市水环境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体系研究,构建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及水环境修复的系统方案,发展工业污水循环技术,集成区域型雨、污水综合净化和深度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建设城市典型水系污染控制与水质保持示范工程,形成以湖泊流域水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防治为目标的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技术系统方案;依托研究与示范,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综合防治技术研发平台,为实现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与全面的改善及功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污染控制系统提供示范。
(二)项目总体研究内容和课题分解情况
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研究内容,“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课题:
课题1: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课题2: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功能提升及污泥处理技术与示范;
课题3:工业园区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城市河湖水系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课题5:巢湖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协同控污机制。
其中,课题1将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二)研究目标
根据巢湖流域城市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污染严重、污水收集率与城区排涝安全程度较低的情况,研究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综合改造与优化运行技术,提高排涝安全性、削减合流制系统溢流污染负荷;对已建截流式合流制系统进行诊断并提出改造方案,提高旧城区污水收集率与输送污水厂的污水浓度;针对已建分流制系统雨污混接普遍、旱流与雨天出流污染严重的现状,提出混接分流制系统的旱流污水与雨天出流的截流改造方案;针对城市面源污染现状,开展雨水径流的源头控制与排水系统雨天出流的调蓄与处理研究。指导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与城市河湖水质保持工程的建设。
(三)研究内容
1、对不同类型排水系统雨天出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开展现场调查研究,掌握不同类型代表性排水系统溢流水质随降雨强度、历时、间隔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了解污染物出流的规律,建立巢湖流域城区径流水质数据库。收集城市排水系统信息资料,建立城市排水地理信息系统。
2、对中心城区排水系统进行性能诊断,研究城区管道系统的性能状况,评价城区两种体制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对合流制系统,研究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截流倍数的合理确定。
3、建立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水力模型,提出管道系统的改造方案,对排水系统运行进行优化,提高排涝安全性能,控制沉积物量,减少溢流水量,降低雨天溢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建设示范工程。
4、研究雨污混接系统的污染综合控制技术,提出保证河流水体景观功能所需要的进一步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评价截流管道的效率,构建符合当地情况、技术先进的排水系统雨天出流污染综合控制系统,建设示范工程。
5、研究适用于巢湖流域城区的控源型雨水排放系统,削减技术与设计参数,结合城市的土地开发建设,提出径流污染源头控制的实施方案。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旧城区合流制系统的改造与完善示范区污水收集率≥80%,合流制系统改造与系统优化运行示范区排水系统截流比不变情况下年溢流水量削减30%、污染负荷削减40%;
2、混接分流制系统截流改造方案与工程示范区的旱流污水截流率超过80%;通过优化截流设施的运行及雨天出流的就地简易处理,削减雨天出流年污染负荷40%以上。
3、城市面源源头控制示范区年径流量削减30%,径流污染负荷降低40%。
4、申报专利3~5项,制定地方技术指南2~3项,建立城市排水地理信息系统1套。发表论文10篇,培养学术带头人1~2名,研究生6~10名。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国拨经费不超过1700万元;地方配套(含地方政府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不低于2600万元。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
“饮用水区域安全输配技术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发达地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该地区的用水规模逐年攀升,饮用水的供应已不能满足经济、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水源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供水设施逐年老化、缺乏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有效手段,严重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7月新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对饮用水的安全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迅速提升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于2008年8月启动。项目总体目标为针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库、河流、湖泊型多水源特征及高氨氮、高有机污染、高藻的水源污染现状,结合区域安全供水需求,重点攻克适用于长江下游地区水源水质特性的水源水质改善技术,突破应对高氨氮、高有机污染、高藻等污染的水质净化技术,开发区域饮用水安全输配与联合应急、城乡一体化的安全供水水质维持等关键技术,最终构建区域集水源保护、高效净化、安全输配、联合应急于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体系。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工程示范,为最终实现长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6个课题:
课题1:区域饮用水源优化配置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
课题2:高藻、高氨氮湖泊型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课题3: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课题4:微污染江河原水高效净化关键技术与示范
课题5:饮用水区域安全输配技术与示范
课题6:饮用水安全区域联动应急技术研究与示范
其中,课题5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饮用水区域安全输配技术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长江下游地区典型城市输配管网存在水质二次污染、末端用户龙头水水质难以全面保障达标等问题,本课题在开展典型输配水系统水质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控制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特大型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城市饮用水安全输配的水质稳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基于水质稳定的城乡一体供水系统设计最优化技术。建立特大型城市供水输配管网数字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及信息化系统。研究建立城市二次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通过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依托长江下游地区典型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选择典型示范区开展综合工程示范研究,初步形成与水源水质匹配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示范工程龙头水水质全面达到新颁国家标准。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分别针对长江下游地区特大城市输配水管网、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管网特点,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特大型城市基于化学稳定、生物稳定与生物安全的饮用水输配管网水质评价与调控关键技术;(2)城乡一体多级配水管网水质变化、评价及水质控制技术;(3)管道抢修、更新和养护施工对管网水质影响的评价和控制技术。
2、管网输配系统优化配置与调度
针对长江下游地区管网复杂,水源水质变化频繁的特点,开展管网输配系统优化配置与调度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城市供水输配管网数字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基于在线监测的管网水力水质模型的建模技术;(3)城乡一体化管网改扩建技术与区域联网优化调度。
3、 二次供水水质保障与示范
针对二次供水水质变化的特点及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二次供水水质稳定与安全技术研究(2)二次供水体系优化设计与水质管理技术研究(3)二次供水工程综合示范技术集成研究。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建立长江下游地区输配管网水质化学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及其调控技术体系和管网生物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城市输配管网数字水质信息化平台。
2、申报4-6项发明专利;提出基于水质稳定的城市供水系统优化设计、管理及维护的指南、导则、规程4项(二次供水系统、城乡一体供水系统);开发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和管网优化调度软件3套。
3、集成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区域安全输配技术体系;建设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管网优化运行信息化平台、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系统等3个综合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实施后,用户龙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4、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以上,其中SCI、EI收录论文6篇以上;培养针对城市输配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专业人才25名以上。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国拨经费不超过20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3000万元。
附件8: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总量巨大、水质污染严重及净化工艺落后等现状,突破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水源生态修复、水厂净化处理和管网安全输配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构建适合引黄取水地区“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体系。
“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6个课题
课题1: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课题2:引黄水库水源系统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3: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高嗅味、高溴离子引黄水库水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优化与示范
课题5:引黄水库水超滤膜处理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6: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其中,课题6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黄河下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黄河下游地区以黄河水为主多水源切换条件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稳定评估及应急保障等管网安全输配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为实现供水系统从源头到龙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集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黄河下游地区水质分析模拟与预警监测技术
根据黄河下游供水管网水质特点和存在的技术问题,研究黄河下游管网水质变化特征及规律,建立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水质安全评价模型,进行特征污染物的现状分析及趋势分析,实现给水管网系统的水质评估与预警监控。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管网水质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技术研究,(2)管网特征数据库及示范区水力模型研究,(3)管网多因子水质识别、模拟分析及评价模型研究,(4)黄河下游地区输配管网运行预警监控技术研究。
2、管网水质稳定性评估与优化改造技术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管网埋设环境及管道、管材特点、水力水质条件,分析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生物稳定性,展开基于水质安全保障的供水管网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为管网系统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黄河下游地区管网水质的逐步改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黄河下游地区管道材质及埋设环境对管网水质的影响分析,(2)管网化学稳定性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3)管网生物稳定性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4)管网析出物与水质稳定性相关性研究,(5)供水管网评价及改造技术研究。
3、基于管网-水厂处理工艺监控联动的优化运行技术
分析黄河下游典型地区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现状及技术改造手段,研究水厂处理单元的运行机制及参数控制模式,通过分析管网水量、水压及水质特征污染物监控特征,探讨管网及末梢水质监控的有效模式及与水厂信息共享机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管网-水厂处理工艺监控信息共享联动模型研究,(2)多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水质评估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3)末梢“黄水”成因与后馈控制技术研究。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建立黄河下游地区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运行控制平台;监控供水规模不小于10万m3/d;保证水质模拟、控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监控误差率<0.5%。
2、建立黄河下游供水管网外源污染控制及管网改造技术体系,在管网总长不小于20公里的市政供水区域展开示范性研究。
3、建立黄河下游地区多水源管网水质后馈控制及优化运行系统。
4、区域性工程示范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5、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报专利5项;培养专业人才10人。
6、建立中试研发平台、中试实验系统3个。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03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不低于2000万元。
附件9: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项目
“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紧紧围绕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需求,根据地区范围内供水设施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重大集成、成套的工艺技术方案,构建区域水源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多样化水厂升级技术,建立多环节水质安全输配网络,实行一体化信息监控管理,全面提高珠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以下4个课题:
课题1: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2:季节性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工艺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课题3: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与系统化集成
课题4:南方大型输配水管网诊断改造优化与水质稳定技术集成与示范
其中,课题1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方式,择优确定子课题和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课题名称: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课题包括3个子课题,按子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申报,子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参考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参考(附件4)。
子课题1、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安全构建与水质保障技术
(一)研究目标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通过单一水源的蓄水储备与调控,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二)研究内容
“咸潮、排涝、突发水源污染”是长期困扰珠江下游城市,特别是东莞市供水的三大棘手问题,对于单一水源地区其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建设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对于降低单一水源的安全风险,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提高珠江下游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规划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2)调蓄设施水质保障关键技术,(3)调蓄水库运行管理机制等。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高东莞市排涝期供水保证率,备用水源示范区排涝时段原水水质达标率80%以上。
2、形成1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模型系统及水资源调配的关键技术。
3、编制“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安全构建与水质保障技术”技术的技术指南
4、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5、 供水系统安全保障的备用水源工程
6、发表论文4~5篇。
7、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及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约6-7名。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子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45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1。
(五)子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子课题2、多汊河口的水库-闸泵群联合调度咸潮抑制技术
(一)研究目标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通过咸潮影响地区的抑咸水资源调配,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二)研究内容
主要针对潮汐影响地区咸潮上溯问题,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抑咸调配为技术核心,解决河口地区咸潮入侵所导致的饮用水危机问题;选择珠江流域和三角洲的典型地区作为示范区,通过工程示范,形成多汊河口水库-闸泵群联合调度抑咸关键技术体系。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多汊河口咸潮上溯规律,(2)流域骨干水库群优化调度抑咸技术,(3)多汊河口联围闸泵群联合调度抑咸技术等。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高咸潮影响期的供水保障率,示范工程区段咸潮期取水口取水时段氯离子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形成1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模型系统及水资源调配的关键技术。
3、编制“多汊河口的水库-闸泵群联合调度咸潮抑制技术”技术的技术指南。
4、 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5、水库-闸泵群联合调度抑咸示范工程。
6、发表论文4~5篇。
7、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及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约6-7名。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子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60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1。
(五)子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子课题3、城区水库型水源地污染监控与安全调配
(一)研究目标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城区水源水库的污染监控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二)研究内容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城市包围水源水库,水库周边污染源情况复杂,面源、线源和点源污染并存的特点,重点研究内容:(1)研究基于GIS的水源地污染源及污染排放监控与管理技术,建立水源地监控网络与信息管理平台,并建立城区水库污染源监控示范工程;(2)研究城区型水库水源地水质管理关键技术,建立水源水质管理专家系统;(3)研究城区型水库水源地风险评估与敏感带区划的技术与方法、污染物总量控制与风险源控制模式;(4)研究基于污染源监控和原水水质变化的水厂调控系统;(5)研究保障水源水质和水量的安全管理与调配技术等。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 建立城市水库型水源地基于GIS系统的水质和污染源监控网络与水质水量安全调控管理平台。
2) 形成1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模型系统及水资源调配的关键技术。
3) 编制“城区水库型水源地污染监控与安全调配”技术的技术指南。
4) 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5) 城区水库污染源监控示范工程。
6) 发表论文4~5篇。
7) 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及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约6-7名。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子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1。
(五)子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针对我国潮汐影响、地下水源、南水北调受水区、山地丘陵、北方寒冷地区以及季节性重污染水源等饮用水安全的代表性重大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与修复、饮用水处理工艺和饮用水安全输配方面的核心问题,系统而有侧重地研发潮汐影响地区饮用水源地抑咸避咸优化调度技术、地下水水源水质保护与除砷、除铁锰技术、南水北调水后的供水系统适应性保障技术、山地丘陵城市管网安全运行技术、地震频发区供水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行技术、低温低浊水源的水厂高效净化技术、水源季节性重污染的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体系,为类似区域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
“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设置以下6个课题:
课题1:潮汐影响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2:地下水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3: 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山地丘陵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5:北方寒冷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6:水源季节性重污染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其中,课题3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南水北调后受水区城市供水系统面临的问题,选择北京与郑州作为典型城市,在多水源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研究多水源供水条件下不同供水水源及其长距离输送、调节储备过程中水质特征与演变规律,将水源水质变化规律研究-预处理-水厂处理工艺-安全消毒-输配过程水质保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形成针对不同原水水质特点的安全供水保障体系与技术预案。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以及水源更换/混合过程中输配系统腐蚀产物释放与水质恶化控制技术研究,研究适合南水北调受水区多水源供水条件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通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有力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城市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工程示范与借鉴。通过技术体系集成使得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能力在2010年得到很大提高。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南水北调长距离引水水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多水源优化运行的研究与示范
针对长距离引水过程中水质变化的特点,通过对多水源混合水质协同变化的研究,提出供水系统动态管理和建立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技术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南水北调长距离引水水质迁移转化规律研究;(2)多水源优化调度体系研究
2、基于多水源供水的工艺适应性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系统与工程示范
对水源水质监控与优化调度-预处理-水厂处理工艺-安全消毒-输配过程水质保持等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南水北调水源水适用处理技术研究;(2)
城市水厂稳定运行方案与工艺的优化组合研究
3、水源频繁切换条件下管网腐蚀产物释放控制与水质稳定化研究与示范
针对多水源供水的特点,开展水源更换/混合过程中输配系统腐蚀产物释放与水质恶化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水源更换前后供水水质变化规律与管网管壁特征分析;(2)腐蚀产物释放规律、影响因素与控制技术研究;(3)多水源条件下的管网安全输配水技术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出南水北调来水后的水源水质变化规律,编制典型城市供水水源调整条件下的水处理预案导则和相关规范性文件。
2、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典型城市南水北调长距离引水水质模拟分析系统。
3、建立典型城市多水源调度控制平台。
4、编制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的处理工艺参数方案,制订不同水源切换时,水厂相应预处理、常规工艺单元的参数调整程序,制订保障出厂水水质的多级工艺组合技术指南。
5、开发2~3项适应于多水源供水特点、易于与现行工艺结合的储备处理技术,并确定相关工艺参数,为水厂技术改造与工艺升级提供储备技术。
6、形成系统的针对水源频繁变化条件下的管网水质指标监测技术体系。
7、建立针对典型城市管网不同管材的水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体系。
8、开发3-4项有关管网水质化学/生物检测、腐蚀控制、二次消毒的新技术、新工艺。
9、编制一套管网水质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系统使用手册与针对水质保障的管网优化运行管理方案。
10、申请国家专利8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4项以上。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0~15篇。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0月~2010年12。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291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不低于5500万元。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典型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和
“华北县镇地下水联片供水与除氟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紧紧围绕我国村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低、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趋势日益加重、净水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供水设施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管理与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以国家新颁布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为基础,在华北、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华东和海岛等典型村县镇,开展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水质净化处理和安全供水等关键适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建立完善的分散式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体系、村镇饮用水质监测与控制管理体系;支撑国家水环境质量目标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促进村县镇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典型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设置以下8个课题:
课题1:华北村镇地下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2:华南村镇塘坝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3: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东北村镇地下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5:西北村镇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6:华北县镇地下水联片供水与除氟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7:华东县镇河网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8:沿海岛屿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其中,课题3和课题6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课题3:西南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西南山丘区村镇饮用水源地主要受到有机物、有害微生物、氮磷等的污染问题,以库泊地表水为对象,选择典型的村镇开展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水质净化消毒和安全供水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初步建立分散式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体系与运行管理体系;实现示范区域饮用水源地主要水污染物削减20-30%,饮用水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改善。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针对西南山丘区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特点,查明示范地村镇地表饮用水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针对饮用水源中氮磷超标的问题,研究水源地氮磷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和模式,研究水环境修复技术,改善水源水的水质状况。
3、针对水源地村镇生活污水引起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研究集成低投入、易维护的综合处理技术。
4、针对西南农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安全供水率低、装备落后和管理不足的问题,集成开发经济适用的户用和村镇集中供水设备,研究相关管理措施。
5、集成水源地污染控制,修复以及安全供水技术,推广适用运行管理模式,建立村镇库泊地表饮用水示范基地。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建立2-3处村镇规模的农村饮用水污染控制与供水安全保障示范基地,各示范点面积不低于3平方公里,削减COD负荷20%,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40%以上,使水源水质的有机污染物及卫生指标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2、开发适用于户用和村镇的小型一体化净化消毒装置一套;通过实施村镇安全供水主要模式,包括单户、联户和村镇集中供水的工程示范,使示范地村镇饮用水安全人口比例提高10%,饮用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发表论文8-10篇,申请专利2-3 项 。
(四)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648万元,承担单位和地方政府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课题6:华北县镇地下水联片供水与除氟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华北地区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县镇供水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在地下水源保护与开发、含氟地下水净化及供水安全输配等方面开展适用技术研发,并选择典型县镇进行工程示范。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针对华北县镇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区域水资源保护措施与饮用水源优化配置的工程措施及方案研究。
2、针对华北县镇安全供水和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特点,优化消毒方案,开发新型的县镇多点水源安全供水条件下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针对华北县镇地下水源中氟的分布规律及其水质特征,开发出适于县镇特点的含氟地下水吸附净化集成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交一套供水管网管理系统,并进行示范,示范区供水规模不小于3万m3/d。
2、提交一套县镇多点水源管网水质保障方案,确保管网余氯浓度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并进行工程示范,示范工程水源点数不少于10个。
3、开发出含氟地下水高效吸附净化集成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1000m3/d,出水氟含量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与常规降氟技术比较,制水成本降低8%~15%。
4、申报发明专利2~3项,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0~15篇。
(四)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927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1600万元。
附件4:
水专项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
概述
一、立项背景与立项依据
(一)立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科技支撑需求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
二、课题目标、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一)编制依据
(二)课题目标
1、总体目标
2、阶段目标
3、与项目目标(课题)的关联性分析
(三)研究示范区选择
(四)“十一五”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1、关键技术突破
2、预期主要成果
3、“十一五”考核指标
4、“十一五”各年度考核指标
三、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示范工程和配套条件
(一)任务分解与主要研究内容
(二)关键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三)技术路线
(四)示范工程、依托工程及配套条件
(五)负责落实配套条件的责任单位及职责说明
四、组织实施方式
(一)课题组织实施机制
(二)建议的课题牵头单位及课题负责人介绍
(三)建议的主要课题参与单位及任务分工
(四)产学研结合及成果推广方案
五、课题经费预算
(一)预算编制依据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
(四)投融资方案
(五)课题经费预算表
六、技术经济效益和风险分析
(一)技术市场分析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环境效益
(三)风险分析
1、技术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2、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4、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七、相关附件
(一)课题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
(二)相关重大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三)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政府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四)主要示范工程、配套工程和依托工程的证明材料;
(五)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六)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排版要求***
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宋体加黑,小二,单倍行距;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加黑,单倍行距;三级标题楷体小三,加黑,单倍行距;四级标题仿宋小三,加黑,单倍行距;所有标题段前段后间距1行。更多级别标题自定。
正文、图表格式:正文用仿宋、小三字体,1.5倍行距,段间距为0。图表中文字、数字使用仿宋五号字体,单倍行距。目录页不编页码,显示三级标题。
版面要求:A4纸,正反两面印刷,左侧装订。
受理编号: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所属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建议课题负责人(签字):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制

相关法律条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做好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培训宣传与实施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做好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培训宣传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建标实函[2017]15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城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建科综函[2013]1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总结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总结的通知(建科综函[2016]67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xx兵团建设局: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
河北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律师最新回复

我是律师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400-600-7222

询律网公众号

询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询律网APP

询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0099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210501 投诉举报: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询律网 Copyright © 长沙询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财富中心F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