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条文 > 民商法类 >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2009年2月10日)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扎实工作,战胜了重大自然灾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2009年2月10日)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扎实工作,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克服了多种困难风险,农村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愈加突出。在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依靠农产品价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制约下,实现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同全国一样,2009年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最大的一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
做好2009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我省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到40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三农”投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新增财力继续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提高国家新增国债用于“三农”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按照中央的要求,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从今年起,对国家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大幅度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统筹各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水稻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宏观调控,增加省级化肥淡季储备,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培育和扶持种粮大户。加大粮食主产县奖励力度,激发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大对规模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提高粮食产业的效益。大规模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将粮油、畜牧业、渔业、林业、果业、设施农业等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农业县(市、区)。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实施“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二、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政府要把稳定农民务工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沿海发达地区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并及时发布。利用在外创业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通过恳亲会、座谈会等形式,动员在外创业人员多招收家乡的农民工。依托市场机制发展各类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多渠道推动农民工就业。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农民工劳务输出。扎实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各驻外劳务办事处要加强与输入地区的协调配合,妥善处理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环境、成本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加快发展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鼓励工业园区通过扩大规模、扩大生产等形式,充分挖掘潜力招收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企业遇到暂时困难时,可组织农民工集体协商、正确对待,采取适当减薪、灵活用工等方式,与企业共渡难关,稳定就业岗位。
抓住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机会,加快项目的立项、申批和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就业途径。各类工程建设都要尽量多地使用农民工,发挥政府投资对稳定就业的导向作用。
三、支持农民工创业,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强化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免费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降低农民创业门槛,放宽对农民创业中注册资本、贷款担保等各类限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在用地、收费、工商登记、税费服务等方面扶持返乡农民工和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创业。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节假日服务等,开辟农民创业“绿色通道”。省、市、县党政领导和各级劳动保障、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等部门的领导要与返乡农民工比较多的乡镇建立联系点,及时掌握情况,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进行帮扶和指导。
减免有关税费,对农民新创办的个体工商户未达到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对农村残疾人创业的,享受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创办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优惠政策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民创办的企业纳税有困难的,由县级地方税务局审批减半征收房产税,由省地方税务局授权县级地方税务局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资金紧张,按期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可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对省及省以下各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予以免收。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自创办之日起,一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三年内免缴物管费和卫生费。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创业扶持力度,多提供适应农民创办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由劳动部门的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提供担保,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对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农民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尽最大努力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四、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稻谷生产能力工程”,着力提升国家规划范围内36个县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推广良种良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机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突出发展优质稻和超级稻,建设优质稻基地2000万亩,形成优势产业带。2009年在全省建立62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93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扶持粮食生产的奖励政策向示范县倾斜。支持农垦企业建设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建设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实施小流域重点治理、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保工程。全年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全年造地6万亩,整理耕地70万亩。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开展鼓励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水平。
五、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
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建设,继续实施林业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工程、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林业血防林、东江源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积极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把林业发展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经济林、速生林。加大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材、毛竹、油茶林、工业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林业产业。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繁荣。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多种经营,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着力抓好蔬菜、棉花、食用菌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千万亩果业产业化工程,突出抓好脐橙、柑橘、早熟梨和葡萄等优势产业。以“双低”油菜和优质油茶为重点,加快实施百万吨油料生产能力工程,提升油料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打造一批赣鄱农产品知名品牌。
积极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以生猪、肉牛和水禽为重点,加快现代畜禽业发展,集中抓好以赣中和浙赣铁路、京九铁路沿线为主的“一片二线”生猪产业带和“沿江环湖”水禽产业带建设。增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重点扶持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实施现代渔业“双百工程”,重点推进百万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在稳定大宗水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河蟹、珍珠、鱼回鱼、小龙虾等特色水产业。加大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对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围绕农村区域性特色板块经济和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引导城市服务产业加快向农村延伸,使农村服务业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门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园、森林旅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传承乡村文化和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带动作用。
六、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
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技术人员创办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适时引导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成联合社,实行跨区域、集团式发展。省财政2009年新增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予以经费支持,合作社按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省、市、县涉农项目。探索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联合体建设,促进优势互补和力量整合,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促销会展平台的设施和功能,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系统、检验检测、粮食物流节点、信息服务等流通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发展一批大中型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购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促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继续实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减免通行费。实施粮油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指导性规模逐步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七、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新型经营机制,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在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收入,是新阶段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着力提高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运储保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准入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加快建设与之配套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加工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多的龙头企业。
积极推行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和创新以“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为核心的联结机制,使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更有效、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带动的扶持办法,鼓励龙头企业以自建、租赁、联营等形式,组织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最低收购价、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农户的联系,逐步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各级组织要加大服务和监管,切实保障农户和企业应得的利益。
八、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力度,不断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学科研究,支持生物技术、种子种苗、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领域科技创新,支持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装备设施研发,支持信息采集、精准作业、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开发,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尽快培育一批新品种,形成一批新技术,并促进品种和技术向产业转化。
按照三年内在全省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开展各项调查摸底,做好经费、机构和人员编制测算等前期工作,巩固和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依托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公益性和市场化相补充,多元主体共存,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体系。创造条件,鼓励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和农技推广,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农业主导产业首席专家和专家组等科技团队制度,探索发展“专家+技术员+农户”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九、加大信贷和保险支农力度,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信贷投入。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小额信贷和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大力推广不需要抵押的信用贷款,扩大可用于抵(质)押的物品范围,积极发展林权、地上收益权、水域滩涂和五荒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国家规定,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
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2009年省财政增加安排保费补贴,在扩大能繁母猪、林木火灾、奶牛养殖保险承保面的基础上,将水稻、花生、棉花、油菜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脐橙等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助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十、优化政务环境,服务农民增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要把足够的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上。2009年各市和有农村工作职能的县(市、区)党委都要尽早落实安排常委专职分管农村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2009年尤其要重点考核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就业创业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市县从3月份、乡村两级从9月份开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积极探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乡镇干部定期接访、“入户听诉”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制度,村级理事会、监事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民主决策制度等五项制度。继续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机关效能年活动,全省所有乡镇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2009年6月底前全面建设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所有乡镇涉农部门和基层站所都必须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为群众提供开放式、一条龙、一站式便民服务。完善首问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村要设立民事帮办点,组要明确民事帮办员,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继续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2009年在全省乡村党组织中突出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和“服务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农民生活改善”中的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好信访调解工作,化解农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实施农村民生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和受益程度。完善城乡困难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继续选择80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强农村扶贫开发,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移民搬迁扶贫工程、以工代赈工程和产业化扶贫,推进社会扶贫工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各项扶助奖励制度,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必胜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开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评论

一川烟草

农民为祖国发展贡献巨大,而收入甚微,农业是基础,农业不强,百业很难持续强大,应各方反哺农业,强基强根。

10分钟前

相关法律条文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辽委发[2009]1号2009年3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2008年12月31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2008年12月31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2004年1月5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鲁发[2009]1号2009年1月30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律师最新回复

我是律师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400-600-7222

询律网公众号

询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询律网APP

询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0099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210501 投诉举报: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询律网 Copyright © 长沙询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财富中心F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