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条文 > 行政法类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落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启动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发〔2009〕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我局对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经研究,决定启动新一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请你部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本地区(单位)评审、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十五”期间建设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均可申报新一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二)新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学科所在单位应当为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省级以上教育、科研机构。
2.学科应有明确具体的学科学术发展目标和三个以上相对稳定、已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研究方向。
3.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学术团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组织能力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岁,身体健康。
4.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整体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
5.所在院校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组织落实,制度健全,管理科学。
6.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具备学科建设工作和开展学术活动的支撑条件、后勤保障条件。 7.申报单位和地方政府应有经费支持。
二、申报、评审、上报程序
(一)单位组织申报。
1.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医药学科原则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划指导目录(暂行)》(见附件2),组织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见附件3)。
“十五”期间建设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在填写《申报书》时应提出新一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划。
2.《申报书》经所在单位专家评议组审核,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送到所在省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各地组织评审,确定名单。
1.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省学科申报情况,组建专家组(专家不得少于5人),并确定专家组长。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申报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3.专家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见附件4 ),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学科进行评审并打分。
评审形式为:
(1)主审专家介绍,全体专家讨论,每位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评分表》(见附件5)独立打分,写出评语、签名。每个项目的主审人员由组长确定。
(2)专家组长根据全体专家对每个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写出每个项目的总评语,并通报全体专家,通过后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综合意见表》(见附件6),组长签名。
4.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汇总每个项目的专家个人意见和组长意见;对每个项目的打分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总平均分,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得分汇总表》(见附件7)。
5.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本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推荐名额,确定本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推荐名单。
6.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在《申报书》中签署审核意见后,于10月20日前将本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推荐名单(其中临床学科数占60%、基础学科数占20%、中药学科数占20%)及其《申报书》(一式六份)、专家评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评分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综合意见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得分汇总表》复印件(一式二份)报送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另将《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zhoujie@satcm.gov.cn或zhoujingyu@satcm.gov.cn。
(三)局专家委员会审评,领导协调小组确定建设名单。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对申报项目进行同学科评议,确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名单,并将评议结果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协调小组。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对评议结果进行审核后,最终确定建设名单。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建设名单进行公布。
三、联系方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联 系 人:周杰 周景玉
电 话:(010)65914969
传 真:(010)65914969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推荐名额分配表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划指导目录(暂行)》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评分表》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综合意见表》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项目得分汇总表》
二○○九年十月十二日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推荐名额分配表
序号
省份
名额
备注
1
北京
16

2
天津
16

3
河北
10

4
山西
10

5
内蒙古
8
含民族医药
6
辽宁
16

7
吉林
13

8
黑龙江
13

9
上海
16

10
江苏
16

11
浙江
16

12
安徽
12

13
福建
1

14
江西
12

15
山东
16

16
河南
12

17
湖北
12

18
湖南
13

19
广东
16

20
广西
8
含民族医药
21
海南
6

22
重庆
6

23
四川
10
含民族医药
24
贵州
8

25
云南
8
含民族医药
26
西藏
8
含民族医药
27
陕西
8

28
甘肃
8
含民族医药
29
青海
6
含民族医药
30
宁夏
6

31
新疆
8
含民族医药
32
北京中医药大学
18

33
中国中医科学院
18

合计
370

说明:各省推荐学科请严格按分配名额数执行,其中临床学科数占60%、基础学科数占20%、中药学科数占20%。
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
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划指导目录(暂行)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三级学科名称
中医基础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学

伤寒学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史学

中医文献学

古汉语与医古文

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临床医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心病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痹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血液病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疮疡病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男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急诊学

中医养生学

中医康复学

中医老年医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全科医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学

推拿学

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化学

中药分析学

中药药理学

临床中药学

民族医学
民族医学(藏蒙维傣等)

民族药学(藏蒙维傣等)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

培育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三级学科名称

中医络病学*


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工程学*


中医心理学*


中医传染病学*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文化学*

具体说明:目录中已分化为二级学科的,在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时,应建在二级,目录中分化为三级学科的建在三级。
附件3:
编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建设单位名称:
学 科 名 称:

学科带头人:
单位负责人:
单位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人事教育司
二○○九年十月
填表说明:
1、《申报书》封皮右上角的编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填写;其余各项由申报学科填写如不够,可加附页。
2、本《申报书》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表达要简单、明确。对于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合要求,填报不全者,不予受理。
3、建设单位是指学科所在单位,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以上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机构。
4、《申报书》中的各项内容为本学科内的实际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或不相关内容纳入本学科。
5、《申报书》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指在本学科研究方向上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第6、7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年制学生。
6、《申报书》中的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论著是指正式出版发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具有国际(ISBN)连续出版刊物编号的学术著作。
7、《申报书》中的“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所涉及的时间统一界定为2004年1月至今。
8、申报时请将学科相关的重要支撑材料以及论文题目目录、专著书名目录、规章制度的名称目录等作为附件附于《申报书》后上报。
9、《申报书》一式七份、电子版一份,其中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申报书》一式六份、电子版一份发送至zhoujie@satcm.gov.cn或zhoujingyu@satcm.gov.cn,其余留存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申报书》一律不退回,请申报单位自留底稿。
10、《申报书》请用A4纸打印,要求字迹清晰。并加盖学科建设单位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公章,同时签署意见和签名。
一、学科基本信息
学科名称

“十五”中医药
重点学科建设点
是□
否□
学科建设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联系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
内涵:
外延:
本学科建设发展状况内容摘要:(300字以内)
(一)学科队伍主要人员信息
1、学术带头人
姓名1
职务
职称
身份证号
所在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任职
所学专业
从事专业
是否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老师
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老师
学术带头人简介:
姓名2
职务
职称
身份证号
所在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任职
所学专业
从事专业
是否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老师
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老师
学术带头人简介:
2、学科带头人
姓名
职务
职称
身份证号
所在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任职
所学专业
从事专业
是否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3、后备学科带头人
姓名1
职务
职称
身份证号
所在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任职
所学专业
从事专业
是否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后备学科带头人简介:
姓名2
职务
职称
身份证号
所在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任职
所学专业
从事专业
是否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后备学科带头人简介:
4、学科团队
学科总人数
硕士
博士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二)人才培养情况

1、本学科人才培养(2004-2009年总人数)

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师承学员
研修学员
承担进修生

送出培养学员
其他

合 计

2、本学科带教条件

带教场所面积(平米)
是否具备多媒体教学
每次教学可容纳学生(人数)

带教老师数
其他

(三)教育、科学研究情况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科研经费

成果转化经费

获国家成果奖
一等
二等
三等


获省部成果奖
一等
二等
三等


获专利授权数
发明
实用新型


论文(SCI或EI收录)
教材
专著

国家级研究项目立项 项
总经费: 万

省部级研究项目立项 项
总经费: 万

本单位研究项目立项 项
总经费: 万

(四)条件建设情况

1、基地建设

研究室或科研实验室面积(平米)
上岗人员有无上岗证

2、公共辅助体系

图书馆
面积
平米
能否联网检索
藏书量

期刊数量

3、经费筹措(万元)
国家引导经费
地方补助经费
建设单位投入经费
其他(成果转化或自筹等)
(五)管理情况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列出学科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名称目录)
投入本学科日常运行管理经费
(万元)
二、学科基本情况综述
综述本学科历史沿革和建设情况,目前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地位、学科发展的特色与优势。限1000字以内。
(一)学科历史沿革
(二)学科建设情况
1.省重点学科的建设
2.研究方向
3.学术队伍
4.人才培养及教材建设
5.保障条件
(三)目前本学科在同类学科中地位、特色与优势

三、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
学术带头人
本方向内涵、主要工作内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支撑本方向的主要课题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特色。
2. 主要支撑项目(名称、等级、经费、时间)、获奖成果(名称、授奖部门、时间、等次)、专利(名称、批准时间)(限10项);代表性论文(名称、作者、刊物、时间)、著作(作者、出版社、时间)(限20项)。

研究方向2:
学术带头人
本方向内涵、主要工作内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支撑本方向的主要课题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特色。
2. 主要支撑项目(名称、等级、经费、时间)、获奖成果(名称、授奖部门、时间、等次)、专利(名称、批准时间)(限10项);代表性论文(名称、作者、刊物、时间)、著作(作者、出版社、时间)(限20项)。

研究方向3:
学术带头人
本方向内涵、主要工作内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支撑本方向的主要课题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特色。
2. 主要支撑项目(名称、等级、经费、时间)、获奖成果(名称、授奖部门、时间、等次)、专利(名称、批准时间)(限10项);代表性论文(名称、作者、刊物、时间)、著作(作者、出版社、时间)(限20项)。

研究方向4:
学术带头人
本方向内涵、主要工作内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支撑本方向的主要课题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特色。
2. 主要支撑项目(名称、等级、经费、时间)、获奖成果(名称、授奖部门、时间、等次)、专利(名称、批准时间)(限10项);代表性论文(名称、作者、刊物、时间)、著作(作者、出版社、时间)(限20项)。

研究方向5:
学术带头人
本方向内涵、主要工作内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支撑本方向的主要课题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特色。
2. 主要支撑项目(名称、等级、经费、时间)、获奖成果(名称、授奖部门、时间、等次)、专利(名称、批准时间)(限10项);代表性论文(名称、作者、刊物、时间)、著作(作者、出版社、时间)(限20项)。

四、学科建设现状
(一)学术水平(学科研究、学术影响)
要求:本学科文献整理、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及规范化开展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稳定性;本学科影响力及学术交流与协作的开展情况。
(二)学科队伍(队伍结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等)
要求: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结构状况。
(三)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建设水平与成效)
要求:人才培养制度和档案、层次和梯队、培养方式;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四)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或科学研究项目、获得成果及转化情况、发表论文及专著)
要求:围绕学科研究方向的教育或科学研究项目获得成果专利等,以及成果专利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条件建设(基地建设、公共辅助体系、经费筹措能力、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
要求:支撑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实验室,图书、情报资料和信息资源及网络建设等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设,经费筹措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管理水平(运行管理、组织管理)
要求:有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书;在学科的运行管理和组织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五、学科建设规划(简述)
(包括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措施等,3000字以内)
(一)学科建设总体思路
1.学科建设定位
2.学科建设的方向
3.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与措施
(二)学科发展目标和任务
1.学科建设目标
(1)中长期目标
(2)阶段性目标
2.学科建设任务
(1)中长期任务
(2)阶段性任务
(三)主要的建设项目及投资情况
(1)建设项目
(2)投资情况
(四)可行性论证

六、审核意见
(一)学科建设单位意见
要求:1、承诺该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
2、承诺单位匹配经费到位。
学科带头人签名: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意见
要求:1、重点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内容的客观性等。
2、承诺地方匹配经费到位。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评价要素
评价项目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 围绕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学术的影响力,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的开展情况。学科队伍(分值15) 学科队伍结构状况、整体素质、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人才培养(分值16)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教学建设水平。科学研究(分值15) 研究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研究成果的水平及获得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条件建设(分值18) 学科基地建设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与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的符合度,以及基地建设的实际效应、辐射作用和影响力情况;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设及自我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分值14) 学科建设点的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规划书的目标,任务,学术带头人的责权利等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指标与分值一览表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Ⅰ-1 学术水平22Ⅱ-1 ☆学科研究12 Ⅱ-2 学术影响10 Ⅰ-2 学科队伍15Ⅱ-3 ★学科带头人10 Ⅱ-4 学术团队5 Ⅰ-3 人才培养16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9 Ⅱ-6 教学建设7 Ⅰ-4 科学研究15Ⅱ-7 研究项目8 Ⅱ-8 成果与转化7 Ⅰ-5 条件建设18Ⅱ-9 ★基地建设 8 Ⅱ-10 公共辅助体系6 Ⅱ-11 经费筹措及绩效评价4 Ⅰ-6 管理水平14Ⅱ-12 运行管理6 Ⅱ-13 ★组织管理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基础类)
一级指标及分值二级指标及分值评价要素评价标准AB 80%AC 60%ADⅠ-1 学术水平(22)Ⅱ-1 ☆学科研究(12)①研究方向
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③规范化研究
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⑤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A级:①本学科有3-5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定位准确,凝练合理,有学科特色,有与研究方向相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成果支撑。②研究方向和研究内涵对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有积极意义。③围绕研究方向开展本学科领域标准化、规范化研究。④对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提出新思路并有相应的学术专著出版⑤围绕本学科的主要热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运用新技术或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有相应的著作或论文。
B级:①、②、③、④、⑤项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④、⑤项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未达到C级标准12 9.67.20Ⅱ-2 学术影响(10)①对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应用的贡献
②学术地位
③与国内外相应机构的学术合作
A级:①省部级中医基础类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单位;国家级以上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以上单位。具备以上任何两项者;②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有突出贡献;③与国内外相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B级:①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单位;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委以上单位,具备以上任何两项者;②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药生产,有较大贡献;③ 能与国内外相应机构开展合作。
C级: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B级标准。
D级:未达到C级标准10 860Ⅰ-2
学科队伍
(15)Ⅱ-3 ★学科带头人(10)①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
②学术水平
③管理能力A级:①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导师资格,并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或在国家级相关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委以上职务;②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五年来,作为通讯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论著5篇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排名前2名),或担任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以上;③在医、教、研一线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本学科队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B级:①②③中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中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①②③均未达A级指标标准。10 860Ⅱ-4 学术团队(5)①学术带头人
②后备学科带头人
③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结构A级:①学术带头人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对学科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②后备学科带头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研究生学历,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并在在省级以上相应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近五年来,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论著3篇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排名前5名)③学科人员研究方向明确,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基本合理。
B级:①②③中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中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①②③均未达A级指标标准。5 430Ⅰ-3 人才培养(16)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9)①制度建设与落实
②培养层次与方式
③学位点建设A级:①人才培养制度和档案健全,经费落实到位并有效使用;②人才培养层次和梯队,培养方式明确,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2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国际性学术交流(有论文交流);35岁以下学科成员每年参加1次以上全国性学术交流,或2年内国内外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③学位点建设初见成效。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9 7.25.40Ⅱ-6 教学建设(7)①教学研究与改革
②分层次教学和特色体现
③教学质量工程
④教学内容与方法A级: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课程体系改革,有研究论文发表;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可含师承教育、临床带教、实验室带教、进修生带教、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参,讲义特色突出;③教学质量工程(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初见成效;④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7 5.64.20Ⅰ-4 科学研究(15)Ⅱ-7 研究项目(8)①承担研究项目情况
②研究经费A级:①主持2项国家级研究在研项目或2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并且主持3项以上省部级研究项目(均指在研项目);②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
B级:①主持3项以上省部级研究项目,参加1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或1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②研究经费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C级:①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未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②研究经费不充足,部分满足研究的需要。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8 6.44.80Ⅱ-8 成果与转化(7)①成果与发明专利
②研究投入的绩效
③论文、论著情况A级:①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或已授权的发明专利;②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已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医、教、研、产;③近五年来,学科内骨干以上人员在国家级或核心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15篇以上;④近五年来,出版代表本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7 5.64.20Ⅰ-5 条件建设(18)Ⅱ-9 ★基地建设(8)①拥有学科基地情况
②基地建设达到的水平
③基地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④开放服务A级:①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室、工程中心或科研实验室,达到国家相关标准;②基地建设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与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的相符合。③基地建设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强,与其它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有全面合作关系和联合研究项目,每年接受外单位进修学习人员不少于3人次;④基地具有合格的上岗人员,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的开放服务。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8 6.44.80Ⅱ-10 公共辅助体系(6)①公共辅助体系的拥有和运行情况
②仪器设备拥有及运行情况
③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服务学科建设情况A级:①拥有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②拥有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③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6 4.83.60Ⅱ-11 经费筹措(4)①经费筹措能力与渠道
②学科创收经费的再投入情况
③经费支持措施A级:①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绩效水平与成果效应相符合;②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B级:①具有一定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基本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C级:①经费筹措能力较弱,筹措经费部分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 4 3.22.40Ⅰ-6 管理水平(14)Ⅱ-12 运行管理(6)①“申报书”目标、任务
②经费管理制度
A级:①“申报书”中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具有科学、合理、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能够突出本学科特色和解决本学科的关键问题;②制定和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③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6 4.83.60Ⅱ-13 ★组织管理(8)①管理组织结构
②学科带头人责权利
③领导重视程度
④管理制度A级:①管理组织机构健全;②学科带头人在第一线组织学科建设,每年从事本学科工作时间≥8个月,责权利明确;③学科所在单位领导对学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健全,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相关专业人员、职能部门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④健全不同组织管理层面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④项均未达A级标准。8 6.44.80
附件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
(基础类)
国家中医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二○○九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指标体系说明
本遴选指标体系根据“体现中医药行业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管理原则,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体现学科的内涵建设,鼓励学术创新,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遴选,本着科学性、公正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检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进行修订和论证后制订。”
遴选指标体系设立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中带“☆”或“★”者为核心指标,共5项。遴选指标体系尽可能对能够直接量化的指标予以量化,对不能量化的指标予以定性。
总分值为100分,每项二级指标设A、B、C、D四个得分等级,对各级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予以明确,遴选时直接按所得等级对应分值累加得分。遴选合格的重点学科点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①带“☆”的核心指标在“B”级(含“B”级)以上;②带“★”的核心指标在“C”级(含“C”级)以上。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指对学科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第6、7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年制学生的培养。
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含自然科学、教育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术论著指正式出版发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具有国际(ISBN)连续出版刊物编号的学术著作。
●各项遴选指标所涉及的时间统一界定为近五年,即: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
●各项遴选指标所涉及的研究项目,队伍,及设备等情况均为本学科内的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纳入本学科。
本遴选指标体系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和补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评价要素
评价项目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 围绕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学术的影响力,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的开展情况。学科队伍(分值15) 学科队伍结构状况、整体素质、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人才培养(分值16)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教学建设水平。科学研究(分值15) 研究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研究成果的水平及获得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条件建设(分值18) 学科基地建设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与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的符合度,以及基地建设的实际效应、辐射作用和影响力情况;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设及自我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分值14) 学科建设点的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规划书的目标,任务,学术带头人的责权利等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指标与分值一览表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Ⅰ-1 学术水平22Ⅱ-1 ☆学科研究12 Ⅱ-2 学术影响10 Ⅰ-2 学科队伍15Ⅱ-3 ★学科带头人10 Ⅱ-4 学术团队5 Ⅰ-3 人才培养16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9 Ⅱ-6 教学建设7 Ⅰ-4 科学研究15Ⅱ-7 研究项目8 Ⅱ-8 成果与转化7 Ⅰ-5 条件建设18Ⅱ-9 ★基地建设 8 Ⅱ-10 公共辅助体系6 Ⅱ-11 经费筹措及绩效评价4 Ⅰ-6 管理水平14Ⅱ-12 运行管理6 Ⅱ-13 ★组织管理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临床类)
一级指标及分值二级指标及分值评价要素评价标准AB 80%AC 60%ADⅠ-1 学术水平(22)Ⅱ-1 ☆学科研究(12)①研究方向
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③规范化研究
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⑤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A级:①本学科有3-5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定位准确,凝练合理,有学科特色,有与研究方向相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成果支撑。②研究方向和研究内涵对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有积极意义。③开展本学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规范化研究。④开展本学科中医临床学术流派或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并有相应的学术专著出版⑤围绕临床热点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并运用新技术或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有相应的著作或论文。
B级:①、②、③、④、⑤项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④、⑤项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未达到C级标准12 9.67.20Ⅱ-2 学术影响(10)①对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应用的贡献
②学术地位
③与国内外相应机构的学术合作
A级: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国家级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相关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以上单位。具备以上任何两项者;②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药生产,有突出贡献;③与国内外相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B级:①省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省级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以上单位,具备以上任何两项者;②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药生产,有较大贡献;③ 能与国内外相应机构开展合作。
C级: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B级标准。
D级:未达到C级标准10 860Ⅰ-2
学科队伍
(15)Ⅱ-3 ★学科带头人(10)①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
②学术水平
③管理能力A级:①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导师资格,并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或在国家级相关专业委员会中担任副主委以上职务;②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论著5篇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排名前2名),或担任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以上;③在医、教、研一线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本学科队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B级:①②③中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中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①②③均未达A级指标标准。10 860Ⅱ-4 学术团队(5)①学术带头人
②后备学科带头人
③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结构A级:①学术带头人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对学科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获得省部级以上名老中医高层次传承人资格或相应称号;②后备学科带头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研究生学历,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并在在省级以上相应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近五年来,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论著3篇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排名前5名)③学科人员研究方向明确,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基本合理。
B级:①②③中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中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①②③均未达A级指标标准。
5 430Ⅰ-3 人才培养(16)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9)①制度建设与落实
②培养层次与方式
③学位点建设A级:①人才培养制度和档案健全,经费落实到位并有效使用;②人才培养层次和梯队清晰,培养方式明确,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2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国际性学术交流(有论文交流);35岁以下学科成员每年参加1次以上全国性学术交流,或2年内国内外进修学习或参加省部级以上名老中医传承人培养项目时间不少于3个月;③学位点建设初见成效。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9 7.25.40Ⅱ-6 教学建设(7)①教学研究与改革
②分层次教学和特色体现
③教学质量工程
④教学内容与方法A级: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课程体系改革,有研究论文发表;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可含师承教育、临床带教、实验室带教、进修生带教、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参,讲义特色突出;③教学质量工程(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初见成效;④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7 5.64.20Ⅰ-4 科学研究(15)Ⅱ-7 研究项目(8)①承担研究项目情况
②研究经费A级:①主持2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或2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并且主持3项以上省部级研究项目(均指在研项目);②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
B级:①主持3项以上省部级研究项目,参加1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或1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②研究经费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C级:①主持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未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②研究经费不充足,部分满足研究的需要。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8 6.44.80Ⅱ-8 成果与转化(7)①成果与发明专利
②研究投入的绩效
③论文、论著情况A级:①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或已授权的发明专利;②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已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医、教、研、产;③近五年来,学科内骨干以上人员在国家级或核心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15篇以上;④近五年来,出版代表本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7 5.64.20Ⅰ-5 条件建设(18)Ⅱ-9 ★基地建设(8)①拥有学科基地情况
②基地建设达到的水平
③基地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④开放服务A级:①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室、工程中心或科研实验室达到国家相关标准;②基地建设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与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的相符合;③基地建设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强,与其它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有全面合作关系和联合研究项目,每年接受外单位进修学习人员不少于3人次;
④基地具有合格的上岗人员,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的开放服务。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8 6.44.80Ⅱ-10 公共辅助体系(6)①公共辅助体系的拥有和运行情况
②仪器设备拥有及运行情况
③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服务学科建设情况A级:①拥有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②拥有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③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6 4.83.60Ⅱ-11 经费筹措(4)①经费筹措能力与渠道
②学科创收经费的再投入情况
③经费支持措施A级:①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绩效水平与成果效应相符合;②学科创收经费再投入的比例≥10%;③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B级:①具有一定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创收经费再投入的比例≥10%;③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C级:①具有一定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基本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创收经费再投入比例低于10%;③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 4 3.22.40Ⅰ-6 管理水平(14)Ⅱ-12 运行管理(6)①“申报书”目标、任务
②经费管理制度
A级:①“申报书”中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具有科学、合理、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能够突出本学科特色和解决本学科的关键问题;②制定和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③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6 4.83.60Ⅱ-13 ★组织管理(8)①管理组织结构
②学科带头人责权利
③领导重视程度
④管理制度A级:①管理组织机构健全;②学科带头人在第一线组织学科建设,每年从事本学科工作时间≥8个月,责权利明确;③学科所在单位领导对学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健全,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相关专业人员、职能部门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④健全不同组织管理层面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④项均未达A级标准。8 6.44.8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
(临床类)
国家中医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二○○九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指标体系说明
本遴选指标体系根据“体现中医药行业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管理原则,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体现学科的内涵建设,鼓励学术创新,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遴选,本着科学性、公正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检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进行修订和论证后制订。”
遴选指标体系设立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中带“☆”或“★”者为核心指标,共5项。遴选指标体系尽可能对能够直接量化的指标予以量化,对不能量化的指标予以定性。
总分值为100分,每项二级指标设A、B、C、D四个得分等级,对各级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予以明确,遴选时直接按所得等级对应分值累加得分。遴选合格的重点学科点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①带“☆”的核心指标在“B”级(含“B”级)以上;②带“★”的核心指标在“C”级(含“C”级)以上。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指对学科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第6、7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年制学生的培养。
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含自然科学、教育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术论著指正式出版发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具有国际(ISBN)连续出版刊物编号的学术著作。
●各项遴选指标所涉及的时间统一界定为近五年,即: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
●各项遴选指标所涉及的研究项目,队伍,及设备等情况均为本学科内的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纳入本学科。
本遴选指标体系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和补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评价要素
评价项目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 围绕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学术的影响力,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的开展情况。学科队伍(分值15) 学科队伍结构状况、整体素质、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人才培养(分值16)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教学建设水平。科学研究(分值15) 研究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研究成果的水平及获得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条件建设(分值18) 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学科基地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设及自我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分值14) 学科建设点的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规划书的目标,任务,学术带头人的责权利等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指标与分值一览表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Ⅰ-1 学术水平22Ⅱ-1 ☆学科研究12 Ⅱ-2 学术影响10 Ⅰ-2 学科队伍15Ⅱ-3 ★学科带头人10 Ⅱ-4 学术团队5 Ⅰ-3 人才培养16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9 Ⅱ-6 教学建设7 Ⅰ-4 科学研究15Ⅱ-7 研究项目8 Ⅱ-8 成果与转化7 Ⅰ-5 条件建设18Ⅱ-9 ★基地建设 8 Ⅱ-10 公共辅助体系6 Ⅱ-11 经费筹措及绩效评价4 Ⅰ-6 管理水平14Ⅱ-12 运行管理6 Ⅱ-13 ★组织管理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中药类)
一级指标及分值二级指标及分值评价要素评价标准AB 80%AC 60%ADⅠ-1 学术水平(22)Ⅱ-1 ☆学科研究(12)①研究方向
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③规范化研究
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⑤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A级:①本学科有3-5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定位准确,凝练合理,有学科特色;有与研究方向相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成果支撑。②研究方向和研究内涵对本学科理论体系和相应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有积极意义。③开展本学科领域相关标准化、规范化研究。④开展本学科相关基础和工程研究并有相应的学术专著出版⑤围绕本学科热点问题运用新技术或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有相应的著作或论文。
B级:①、②、③、④、⑤项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④、⑤项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未达到C级标准
12 9.67.20Ⅱ-2 学术影响(10)①对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应用的贡献
②学术地位
③与国内外相应机构的学术合作
A级:①省部级重点研究室或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单位;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以上单位,具备以上任何二项者。②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药生产,有突出贡献。③与国内外相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B级:①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重点研究室;省级工程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单位;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委以上单位,具备以上任何二项者;②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药生产,有较大贡献;③ 能与国内外相应机构开展合作。
C级: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B级标准。
D级:未达到C级标准。10 860Ⅰ-2
学科队伍
(15)Ⅱ-3 ★学科带头人(10)①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
②学术水平
③管理能力A级:①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导师资格,并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或在国家级相关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委以上职务;②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五年来,作为通讯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论著5篇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排名前2名),或担任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以上;③在医、教、研一线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本学科队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B级:①②③中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中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①②③均未达A级指标标准。
10 860Ⅱ-4 学术团队(5)①学术带头人
②后备学科带头人
③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结构A级:①学术带头人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对学科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 ②后备学科带头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研究生学历,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并在在省级以上相应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近五年来,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论著3篇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排名前5名)③学科人员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基本合理。
B级:①②③中有1项未达A级标准。
C级:①②③中有2项未达A级标准。
D级:①②③均未达A级指标标准。5 430Ⅰ-3 人才培养(16)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9)①制度建设与落实
②培养层次与方式
③学位点建设A级:①人才培养制度和档案健全,经费落实到位并有效使用;②人才培养层次和梯队,培养方式明确,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2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国际性学术交流(有论文交流);35岁以下学科成员每年参加1次以上全国性学术交流,或2年内国内外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③学位点建设初见成效,研究生助学补贴和创新研究基金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9 7.25.40Ⅱ-6 教学建设(7)①教学研究与改革
②分层次教学和特色体现
③教学质量工程
④教学内容与方法A级: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课程体系改革,有研究论文发表;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可含师承教育、临床带教、实验室带教、进修生带教、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参,讲义特色突出;③教学质量工程(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初见成效;④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7 5.64.20Ⅰ-4 教育科学研究(15)Ⅱ-7 研究项目(8)①承担研究项目情况
②研究经费A级:①主持2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或3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并且主持3项以上省部级研究项目(均指在研项目);②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
B级:①主持3项以上省部级研究项目,参加1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或1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②研究经费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C级:①主持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未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②研究经费不充足,部分满足研究的需要。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8 6.44.80Ⅱ-8 成果与转化(7)①成果与发明专利
②研究投入的绩效
③论文、论著情况A级:①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或已授权的发明专利;②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已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医、教、研、产;③近五年来,学科内骨干以上人员在SCI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10篇以上;④近五年来,出版代表本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7 5.64.20Ⅰ-5 条件建设(18)Ⅱ-9 ★基地建设(8)①拥有学科基地情况
②基地建设达到的水平
③基地影响力与辐射力 ④开放服务A级:①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室、工程中心或科研实验室,达到国家相关标准;②基地建设与学科基地建设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与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的相符合;③基地建设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强,与其它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有全面合作关系和联合研究项目,每年接受外单位进修学习人员不少于3人次;④基地具有合格的上岗人员,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的开放服务。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8 6.44.80Ⅱ-10 公共辅助体系(6)①公共辅助体系的拥有和运行情况
②仪器设备拥有及运行情况
③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服务学科建设情况A级:①拥有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②拥有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③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6 4.83.60Ⅱ-11 经费筹措(4)①经费筹措能力与渠道
②学科创收经费的再投入情况
③经费支持措施A级:①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绩效水平与成果效应相符合;②学科创收经费再投入的比例≥10%,近5年来已获成果转让效益不低于各类科研经费总数(不含横向经费)③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B级:①具有一定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创收经费再投入的比例≥10%;③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C级:①具有一定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创收经费再投入比例低于10%;③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D级:未达C级指标标准。 4 3.22.40Ⅰ-6 管理水平(14)Ⅱ-12 运行管理(6)①“申报书”目标、任务
②经费管理制度
A级:①“申报书”中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具有科学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针对性强,能够突出本学科特色和解决本学科的关键问题;②制定和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③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
B级:以上有1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6 4.83.60Ⅱ-13 ★组织管理(8)①管理组织结构
②学科带头人责权利
③领导重视程度
④管理制度A级:①管理组织机构健全;②学科带头人在第一线组织学科建设,每年从事本学科工作时间≥8个月,责权利明确;③学科所在单位领导对学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健全,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相关专业人员、职能部门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④健全不同组织管理层面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④项均未达A级标准。8 6.44.8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
(中药类)
国家中医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二○○九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指标体系说明
本遴选指标体系根据“体现中医药行业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管理原则,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体现学科的内涵建设,鼓励学术创新,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遴选,本着科学性、公正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检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进行修订和论证后制订。”
遴选指标体系设立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中带“☆”或“★”者为核心指标,共5项。遴选指标体系尽可能对能够直接量化的指标予以量化,对不能量化的指标予以定性。
总分值为100分,每项二级指标设A、B、C、D四个得分等级,对各级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予以明确,遴选时直接按所得等级对应分值累加得分。遴选合格的重点学科点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①带“☆”的核心指标在“B”级(含“B”级)以上;②带“★”的核心指标在“C”级(含“C”级)以上。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指对学科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第6、7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年制学生的培养。
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含自然科学、教育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术论著指正式出版发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具有国际(ISBN)连续出版刊物编号的学术著作。
●各项遴选指标所涉及的时间统一界定为近五年,即: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
●各项遴选指标所涉及的研究项目,队伍,及设备等情况均为本学科内的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纳入本学科。
本遴选指标体系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和补充。
附件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评分表
学科点所在单位: 学科名称:
申 报 书 编 号: 得 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B
(80%A)
C
(60%A)
D
得分
Ⅰ-1
学术水平
(22)
Ⅱ-1 ☆学科研究
12
9.6
7.2
0

Ⅱ-2 学术影响
10
8.0
6.0
0

Ⅰ-2
学科队伍(15)
Ⅱ-3 ★学科带头人
10
8.0
6.0
0

Ⅱ-4 学术团队
5
4.0
3.0
0

Ⅰ-3
人才培养
(16)
Ⅱ-5 ★高层次人才培养
9
7.2
5.4
0

Ⅱ-6 教学建设
7
5.6
4.2
0

Ⅰ-4
科学研究(15)
Ⅱ-7 研究项目
8
6.4
4.8
0

Ⅱ-8 成果与转化
7
5.6
4.2
0

Ⅰ-5
条件建设
(18)
Ⅱ-9 ★基地建设
8
6.4
4.8
0

Ⅱ-10 公共辅助体系
6
4.8
3.6
0

Ⅱ-11 经费筹措及绩效评价
4
3.2
2.4
0

Ⅰ-6
管理水平(14)
Ⅱ-12 运行管理
6
4.8
3.6
0

Ⅱ-13 ★ 组织管理
8
6.4
4.8
0

合 计

专家意见及建议: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综合意见表
专家组意见:(1、学科研究中的研究方向是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科是否能可持续发展。2、学科带头人在学术水平、学术影响、管理能力等方面是否较强,其学科团队结构是否合理。3、科学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是否具备较强能力。4、该学科现有条件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是否能支撑学科发展。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遴选得分汇总表
学科名称
所在单位
1
总分
2
总分
3
总分
4
总分
5
总分
6
总分
7
总分
平均分




























































汇总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该表由省级中医药管理管理部门汇总、填写。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3]10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为加强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贯彻落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召开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工作启动会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召开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工作启动会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综合便函〔2012〕38号)各有关单位:为做好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

律师最新回复

我是律师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400-600-7222

询律网公众号

询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询律网APP

询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0099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210501 投诉举报: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询律网 Copyright © 长沙询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财富中心FFC